Month: January 2020

让“冷资源”迸发“热效应

  “作为呼伦贝尔人,我从小对冰雪有着深厚的感情,家乡的发展离不开冰雪,‘十四冬’就是我们发展冰雪经济的好机会。近期,我明显感到来呼伦贝尔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苍狼白鹿冰雪运动基地负责人胡爱东告诉记者,如今他对基地的发展更有信心了。   今年2月16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简称“十四冬”)将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开幕。作为“十四冬”主赛区,呼伦贝尔市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抓住契机,大力培育发展冰雪经济,让冰雪资源释放更多发展动能,促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承办了全国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全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比赛,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雪上技巧及全区冬运会等冰雪赛事活动。冰雪运动赛事品牌逐渐形成。   冰雪旅游发展态势逐步向好。全域开发打造冬季旅游线路产品,重点推出了海拉尔—满洲里—额尔古纳—根河—漠河黄金旅游线路,精心策划实施了呼伦贝尔草原森林旅游度假列车项目,举办冰雪那达慕、中国冷极节等冰雪节庆活动,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域的一地一品、一地一特色冰雪旅游新格局。   新兴冰雪产业加快实现破题。呼伦贝尔市全力打造牙克石“中国冰雪之都”,成立了内蒙古寒地冰雪气候研究中心,依托亚洲太平洋地区冬季汽车测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极冷环境下汽车等工业品耐冷性检测检验及大数据产业。建设国信优易大数据创新创业(呼伦贝尔)基地,实现高寒气候数据采集和研究。启动建设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冬季汽车试验试驾产业园,推进依托临空产业园发展寒冷地区飞行训练,谋划发展C919大型客机耐冷性测试,探索发展新材料、电池等工业产品耐冷性测试产业。2017年至2019年累计测试车辆3265台,成功举办4届CCPC中国量产车性能大赛、6届宝马汽车试乘试驾活动、9届保时捷“凌驾风雪”试乘试驾活动。   “下一步,我们还将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后十四冬’文章,运用好‘十四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一方面,发挥好‘十四冬’场馆作用,积极承接国内冰雪赛事和各类集训,提高利用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和极寒测试等冰雪产业,培育寒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冷资源’迸发出‘热效应’,努力将呼伦贝尔建设成为国际冰雪运动名城和时尚冰雪旅游胜地。”“十四冬”呼伦贝尔执委会副主任、呼伦贝尔市副市长吕贵和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余 健)

春运前10天共发送旅客7.58亿人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0日讯 记者齐慧报道:春运前10天(1月10日至19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7.58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铁路发送旅客1.17亿人次,增长20.3%;道路发送旅客6.12亿人次;水路发送旅客884.1万人次,增长4.8%;民航发送旅客1913.0万人次,增长9.1%。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1月20日,春运进入第11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224万人次,同比增长19.8%。   春运启动以来,志愿者在全国各大火车站为旅客提供咨询、引导、帮扶等服务,使春运出行更加平安、有序、温馨。   哈尔滨局集团公司青年职工及地方志愿者组成“小蓝鸽”志愿服务队,在各大车站累计服务超过4000小时。太原局集团公司志愿者创作简单易记的“动车安全歌”,制作“小手拉大手”爱心卡,提示旅客安全出行。郑州局集团公司成立党员服务队,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一条龙”贴心服务。武汉局集团公司邀请医务工作志愿者驻点为旅客提供医疗咨询、救助服务。济南局集团公司招募400余名来自各大高校的志愿者服务春运。成都局集团公司优化成都东等站“母婴儿童服务区”设备设施,增派志愿者服务母婴儿童旅客。昆明局集团公司在客流较大的车站安排具有民族语言翻译专长的青年志愿者,为少数民族旅客提供咨询引导服务。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开设“小青果安全讲堂”,安排双语(汉语、维吾尔语)志愿者向儿童旅客和家长讲解铁路出行安全知识。青藏集团公司开展“青春志愿行 温暖回家路”暖冬行动,传播文明出行新理念、新风尚。北京局、南昌局集团公司等安排志愿者宣传电子客票使用方法,引导旅客便捷出行,提升进站乘车效率。

以“硬作风”决胜“硬任务

  在一个超过14亿人口的国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一场真正的“硬仗”。扶贫越到最后关头,越要把好作风关,端正政绩观。既要防止松懈麻痹、打盹歇气,也要防止弄虚作假、形式主义。作风建设事关党的形象,事关脱贫攻坚成败,影响全面小康的成色,我们必须尽锐出战、一鼓作气、善作善成   跨入2020年,脱贫攻坚进入决胜“读秒”阶段。如何打赢这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优良作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   这是新中国向贫困宣战进入关键时刻的庄严宣示。作风正、心气顺、事业成,作为事关全体中国人民福祉的脱贫攻坚战,在决战决胜的紧要关头,必须坚持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以真抓实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硬作风”引领,才能凝心聚力、众志成城,让各族干部群众争取决战决胜的信心之火猛烈燃烧,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一个超过14亿人口的国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一场真正的“硬仗”。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受缺水少地、山大沟深、气候恶劣以及教育、健康、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摆脱贫困成为世世代代的梦想。因此,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和作风,是难以“啃”下这块“硬骨头”、攻克这一“硬任务”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凭着共产党人的坚强毅力和顽强作风,以巨大的决心、强大的力度和坚定的行动,才不断推动“向贫困宣战”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现在,决胜的时刻到了。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扶贫越到最后关头,越要把好作风关、端正政绩观。既要防止松懈麻痹、打盹歇气,也要防止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这方面,我们有过教训。一些地方习惯在数字上做文章,在形式上做花样,以为轻轻松松就能写出一篇“脱贫美文”。还有一些地方把脱贫攻坚浅显化,只是简单地给钱、给物,只求在一段时间内包办代替过“检查关”。一些干部以脱贫攻坚为口号,要求凡是与脱贫攻坚无关的工作都停止不办,而不是把脱贫攻坚与地方工作统筹起来一揽子考虑,实际上是不作为、懒政行为。   这些行为虽然发生在个别地方和少数人身上,但反映出来的是思想作风深处的“惯性”和“惰性”。这种思想作风,无论做什么事、在什么位置,都习惯以不变应万变,玩形式、走过场、耍套路,而且多年来总有人得益取巧,导致一些人执迷不悟,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度套牢。   进入新时代,形式主义的“花活”越来越玩不转了。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以优良作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要求更加全面细致,从中央到地方发起了对深度贫困的“总攻令”,也发起了对贫困地区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检视审视,推动扎实苦干、踏石留印的良好作风普遍形成,一些曾陷入形式主义迷局中的习惯做派正不断得到纠正救治、惩处惩罚。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作风建设事关党的形象,事关脱贫攻坚成败,影响全面小康的成色,我们必须尽锐出战、一鼓作气、善作善成;作风建设又通过每一名党员干部、每一位带头人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我们必须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涵养为民的初心、决心和恒心,真扶贫、扶真贫,干实事、实干事,以“硬作风”决胜“硬任务”。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作者:瞿长福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税收现代化离不开协同共治

  我国持续深化税收领域改革,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税制体系更加完善,征管方式更趋规范。税收现代化越是要往前更进一步,就越需要凝聚更多合力;越要更好发挥税收的基础性支柱性作用,就越需要认识到协同共治的重要性   进入2020年,一系列便民办税措施密集出台:进一步简化企业开办涉税事项办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间;启动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电子化;打造更便利的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税务部门连出实招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既是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的关键之举,也是下大气力持续推进税收现代化的务实行动。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税收领域改革,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税制体系更加完善,征管方式更趋规范。推进税收现代化,是税务改革的重要内容。税收现代化主要包含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以及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六方面。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新的税制要素、征管方式、信息系统等会涉及不同主体和环节,面临的堵点难点也更加复杂多元,要进一步推动税收现代化就必须合力而为、协同共治。   以个人所得税改革为例,确保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顺利落地,不仅需要税务部门明确具体操作办法,组织好实施,也需要公安、卫生健康、民政、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等10多个部门提供或者协助核实相关信息。今年3月份将开始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这对我国个税纳税人来说是个新事物,既需要税务部门组织开展,各单位辅助配合,也需要广大纳税人理解支持,密切留意相关信息,及时操作,确保诚信申报。   可以说,税收现代化越是要往前更进一步,就越需要凝聚更多合力;越要更好发挥税收的基础性支柱性作用,就越需要认识到协同共治的重要性。   当前,各地税收共治实践日渐丰富。有的地方税务部门加强与银行业互动,通过以信换贷、以税增信、信用互认等措施帮助小微企业融资;有的地方专门成立税收共治中心,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在减税降费宣传服务、信息共享和协同共治等方面加强合作;有的地方建立“县长税课”机制,让税务干部为全县政务工作者宣讲介绍税收政策;有的地方还出台制度规范明确各涉税部门在税收共治中的责任与义务,让税收共治有章可依。   税收共治具有多元交互、互利共赢的效果。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协同共治凝聚改革合力,聆听多方建议,确保政策更好落地;其他部门和单位也能在税收共治过程中开拓思路、创新举措,为做好领域内、行业内相关工作注入新动能;企业和个人也能通过加强对税收的关注,深入了解税收政策,积极配合新的改革举措落地,进一步提升对税收的认识,让更多政策利好为己所用。   完成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任务,必须加大力度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这种“力”不是一家之力、单向之力,而是共治之力、多维之力。这样才能夯实税收现代化根基,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者:董碧娟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为世界经济提供更多稳定因素

  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标志着中美双方朝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中美双方完全可以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磋商找到有关问题的妥善处理和有效解决办法,这为降低不确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稳定因素。同时,也应看到,中美经贸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特点突出,需要我们以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继续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特别是要把握协议签署契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上周国际社会最为瞩目的消息之一。同时,中国在上周公布的2019年经济数据显示,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稳定器”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无论是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的态度和行动,还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精彩答卷”,中国正以不懈努力为世界经济提供更多稳定因素。   当地时间1月15日,经过近两年时间、13轮高级别磋商和20多次牵头人电话磋商之后,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协议以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本同等作准。协议包括序言,第一章知识产权,第二章技术转让,第三章食品和农产品贸易,第四章金融服务,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汇率问题和透明度,第六章扩大贸易,第七章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第八章最终条款。   这份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双方朝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正如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1月14日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美国全国商会会长多诺霍、美中贸委会会长艾伦时指出的,其意义不仅在经贸领域,而且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中美作为两个负责任的大国,尽管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不同的政治、经济模式,但完全可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协议签署不久前,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1月份《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强调,全球增长前景面临的下行风险不容忽视,这些风险变成现实会使经济增长大幅放缓。下行风险包括贸易紧张局势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再度升级、主要经济体下滑幅度超过预期,以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出现金融动荡。这份报告还专门提到,预测美国经济增速今年将放缓至1.8%,反映出前段时间加征关税和不确定性上升产生的负面影响。   协议签署后不久,格奥尔基耶娃当地时间1月17日表示,中美两国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一个值得欢迎的信号,受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影响,全球经济确定性上升,IMF就此调整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将于20日在瑞士达沃斯论坛发布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去年10月份,格奥尔基耶娃曾警告说,全球经济陷入了“同步放缓”境地,贸易争端正在给全球增长带来损失。当时IMF预计,如果不采取行动,中美经贸摩擦将导致2020年全球经济损失约7000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0.8%。   “打贸易战没有赢家”,世界经济论坛上周发表的一篇评论专门指出,美国挑起经贸摩擦的两个重要目标未取得任何进展,美国贸易逆差总额与以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将制造业工作岗位移回美国,似乎也没有什么进展。制造业就业在民间就业总量中的比例目前为8.1%,与本届美国政府就任时的比例完全相同。文章强调,世界贸易在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陷入停顿,并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   因此,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各方均给予了正面积极评价,原因正如格奥尔基耶娃所言,这意味着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下降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方始终坚持,中美双方完全可以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磋商找到有关问题的妥善处理和有效解决办法,这为降低不确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稳定因素。   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同样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1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GDP总量达99.1万亿元,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超过16%,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30%左右。人均GDP按平均汇率折算达10276美元,突破了1万美元大关。这不仅意味着中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发展的质量稳步提升,人民生活在持续改善,更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为全人类的发展进步事业作出了中国应有的贡献。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毫无疑问起到了稳定预期的作用。不过,不少经济学家也提示,中美经贸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特点突出。目前达成的是一个阶段性协议,在双方落实过程中,还需要我们以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继续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特别是要把握协议签署契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作者:连 俊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积极财政政策助力经济开好局

  1月13日,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一季度工作时提出,着力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加快发行和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动在建工程建设和具备条件项目及早开工,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从会议的一系列部署可以看出,我国正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工具,推动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1%。这个成绩来之不易,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年伊始,从中央到地方,积极的财政政策从减税降费、专项债多方面发力。在货币政策方面,则于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明确要求。财政部在去年底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2020年第一个工作日1月2日,专项债发行拉开了大幕,这比往年大为提前。其中,河南省发行专项债券519亿元,四川省发行专项债券357亿元。目前,多个省份已相继发行专项债,项目主要集中在市政建设、交通能源、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事业等补短板领域,发行量已占提前下达额度的相当大比例。   专项债券除了加快发行进度,更要注重管好、用好。各地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优化债券投向结构,落实好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等政策,加快建立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评估、遴选等工作机制,积极发挥专项债券融资成本低、作用机制直接、政策见效快等优势,尽快扩大有效投资,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   值得关注的是,财政部近期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地方债管理。比如,启用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项目信息披露模板,进一步强化市场约束,防范专项债券风险;正式上线试运行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通过定期公开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以及经济财政状况、债务发行、存续期管理等信息,促进形成市场化融资自律机制。   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最重要的体现。2019年,我国实施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降费,预计超过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2%,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减税降费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企业和社会公众普遍反映减税降费政策力度超出预期,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公平的惠企措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对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作了相关部署,近期各地也提出了具体举措。比如,浙江省提出要全力做好增值税留抵退税工作,进一步提高减税降费效应分析精准度,拓展服务简便化,增强减税和服务双重获得感;厦门市则提出从政策、税种、经济类型、行业等维度开展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情况和效应分析,关注纳税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反馈,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我国减税降费不是临时性的举措,而是制度性、持续性的。2020年,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将进一步落实落细已出台各项政策,特别是增值税、个税等减税政策,同时完善其他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叠加累积效应。此外,应继续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给企业、个人更多获得感,更好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减税降费带来财政减收,再加上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财政收入必然“吃紧”。由于减税降费力度超出预期,2019年前11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967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税收收入149699亿元,同比增长仅0.5%。   从2019年情况看,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压力较大,今年也将延续这一局面。为此,政府过紧日子成为重要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也明确,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一般性支出要大力压减,不必要的项目支出要坚决取消。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面对新形势,各级政府必须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近期,在各地两会上,“紧日子”成为重要关键词。比如,北京市明确,对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项目支出分别按照3%和10%的幅度压减,推动全成本预算绩效改革向公用事业、转移支付、行政运行等领域拓展;上海市提出,各部门一般性财政支出一律压减10%以上,部门预备经费全部取消。可以看出,各地对今年政府过紧日子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必须做好重点领域保障,特别是要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把钱用在刀刃上,精准发力,补上短板。比如,北京市明确全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海提出确保社保、医保、教育等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确保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增强城市发展后劲的支出只增不减。   在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和有效保障民生中,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至关重要。从各地两会情况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得到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应坚持以收定支,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和方式,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尤其是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同时,当前世界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我们要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把减税、节支作为主要着力点,发挥出更大作用。通过财政、货币、就业等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共同发力,提振市场预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作者:曾金华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减税降费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企业和社会公众普遍反映减税降费政策力度超出预期,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公平的惠企措施。我国减税降费不是临时性的举措,而是具制度性、持续性的。在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和有效保障民生中,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至关重要。尤其是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去年我国发行债券45.3万亿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9日讯 记者姚进报道:中国人民银行19日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5.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1%。截至2019年12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99.1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86.4万亿元。   2019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 217.4万亿元,同比增长38.6%。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209.0万亿元,日均成交8360.1亿元,同比增长39.6%;交易所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8.4万亿元,日均成交342.3亿元,同比增长40.3%。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债券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同时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下行。2019年12月,银行间货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09%,较上年同期下降48个基点,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10%,较上年同期下降58个基点。   截至2019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各类参与主体共计25888家,较上年末增加5125家。其中境内法人类共3082家,较上年末增加240家;境内非法人类产品共计20196家,较上年末增加3461家;境外机构投资者2610家,较上年末增加1424家。

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基础坚实

  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向高收入国家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发达国家人均GDP一般在3万美元以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增长6.1%;城镇新增就业连续7年超过1300万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总体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在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9日举行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孟玮说。   孟玮表示,2019年以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会上,孟玮就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热点话题回应了社会关切。   向高收入国家迈出坚实一步   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如何客观评价这一数据的变化?   “这个数据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向高收入国家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孟玮表示,这是我国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孟玮同时指出,发达国家人均GDP一般在3万美元以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前进道路上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定信心、不懈奋斗。   刚刚公布的2019年12月份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呈现出积极变化。从生产增速看,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也有所回升;从市场需求看,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2.7%,较上月加快10.7个百分点……   “这些积极变化是一系列政策效应的结果,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孟玮表示,当前国内外环境和形势严峻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但从2020年发展趋势看,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的基础依然坚实、有利条件依然较多。   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2019年,我国一些重大领域项目投资取得了良好进展。据统计,2019年全年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7个,总投资13292亿元。   “上述项目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能源、高技术和水利等领域。其中,交通运输项目37个、能源项目34个、高技术项目22个、水利项目15个。”孟玮举例道,比如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河北新天唐山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外输管线项目(曹妃甸—宝坻段),建成后将与中俄东线、陕京线等国家干线管道以及河北省天然气管网实现联通,对保障区域天然气供气安全,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要求,聚焦产业升级、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扎实推进落实补短板、稳投资各项重点任务。   “具体来看,就是要做好5个‘着力’,即着力抓好储备项目、着力推进项目实施、着力用好专项债券、着力深化相关改革、着力激发民间投资。”孟玮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以储备实施一批补短板重大项目为重点,督促地方加大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力度,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同时进一步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集中力量加大对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的投入力度。   据透露,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高等级公路规划建设,重大水利工程以及城镇老旧小区和配套基础设施改造等,将是今年投资的重点领域,并将在今年形成实物工作量。   为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以《政府投资条例》实施为契机,深化投资审批制度,强化项目决策与用地规划落实协同,推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一网通办”,同时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此外,我们还将推动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规范推广PPP模式,加强投融资合作,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孟玮说。   确保节日市场供应稳定   临近春节,全国猪肉消费即将进入高峰期,如何保障春节期间猪肉稳定供应和肉价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