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March 2020

经济日报:脱贫摘帽是新起点

  在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生活需要我们倍加珍惜,新奋斗激励我们勇往直前。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针对实际情况的变化,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全面小康的基础打得更牢、底色擦得更亮。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历史任务。当前,我国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收官之年、冲刺之时,做好二者的有机衔接与协同推进,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实施脱贫攻坚战以来,我们以脱贫攻坚统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扶贫贵在精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精准考核。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脱贫分类施策。经过努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农民群众收入明显提高,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郑重承诺正在加快实现。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绝大多数贫困县已经摘帽,新的问题和挑战也开始凸显。例如,一些地方认为脱贫摘帽就是“终点站”,没有认识到脱贫的下一站是乡村振兴、农民富裕;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对于脱贫之后主要靠自身发展心里没谱,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继续“等靠要”的思想。显然,剩余脱贫攻坚任务更加艰巨,必须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攻坚克难,决不能松劲懈怠。   要保持脱贫攻坚成果稳定,还需要扶上马送一程。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乡村有其内在发展规律,农民脱贫增收亦如此。因此,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人口,在方向上,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摘帽不能摘责任、摘帽不能摘政策、摘帽不能摘帮扶、摘帽不能摘监管,确保频道不换、靶心不变。在力度上,要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用好扶贫的土地和金融政策。   要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要对存在返贫风险的近200万人群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近300万人群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及时将这部分人口纳入帮扶。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因新冠肺炎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已经实现稳定脱贫的地方,可以统筹安排专项扶贫资金,支持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脱贫。   要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如期脱贫既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前提,也是下一步乡村振兴的基础。2020年乡村要告别绝对贫困,而农民的持续增收、补齐乡村短板、缩小城乡差距,还要靠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已摘帽的贫困地区在后续脱贫攻坚工作中,应参照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瞄准持续增收,推动乡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全面发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让我们进一步振奋精神,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向党和人民交出高水平的答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对特殊困难群众加大救助力度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 记者韩秉志报道:在9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民政领域疫情防控与民生保障有关情况。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介绍,总体看,民政服务机构的疫情防控“主战场”在武汉,这些机构已全部实行封闭管理,所有服务对象都进行了核酸测试,疑似病例和确诊患者全部进行隔离和收治,做到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民政服务机构人员密集、环境封闭,收住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等自身防护能力比较弱,殡葬服务机构直接处理逝者遗体,感染风险比较大,防控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们将紧盯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兼顾一般地区,继续把已有政策落实好。”詹成付说。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针对困难群众生活成本提高、分散的特困人员需要特殊照顾等情况,民政部提出及时足额发放各类补助,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救助帮扶外来人员、提供基本照料服务,做到应保尽保等具体举措。对受疫情影响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社会散居孤儿、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以及其他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人员,各地民政部门和社区要保持经常联系,加强走访探视,及时提供帮助。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司长俞建良表示,目前,全国养老院普遍存在养老护理力量紧缺的问题。尤其是武汉封闭城市后,护理员按照要求都住在养老院里。这些护理员基本上不能轮休,工作量非常大。对此,民政部组织跨区域护理员的援助,协调江苏、安徽、湖南三省组织3支共118人的养老服务队伍驰援武汉养老服务机构,这是养老服务领域首次跨省际支援。同时,民政部还组织了湖北省4个地市50名护理员支援武汉。

广西:战“疫”不松劲 脱贫不掉队

   2月26日,广西召开全区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大会,提出9月底前基本完成脱贫任务,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面对疫情,广西印发实施《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决胜脱贫攻坚若干措施》,提出17条措施为决胜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其中,强化了通过发展产业、增加就业等措施,全力以赴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归令村六更屯的村民们在采摘春茶。 龚普康摄(中经视觉)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派驻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云桃村的第一书记黄建敏(右一)帮助瓜农扎棚种瓜。 马华斌摄(中经视觉)    一边是防控疫情,一边是脱贫攻坚。广西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坚持做到防范疫情不松劲、贫困群众不掉队。通过脱贫产业、稳定就业等措施,巩固脱贫成果。        兴业县推出稳岗补贴帮助群众就业。图为一家生产乒乓球拍的扶贫车间。 今年是广西决战脱贫攻坚的大考之年,广西将围绕实现24万贫困人口脱贫、660个贫困村出列和8个贫困县摘帽的目标任务,全面精准施策。   脱贫产业精准帮扶   “精准脱贫,产业为根。”这条横幅,作为扶贫第一书记的黄建敏深有体会。   黄建敏是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派驻上林县西燕镇云桃村的第一书记。近年来,他带领云桃村种植黑皮冬瓜,每年能给村里的瓜农带来130多万元纯收入。   去年下半年黑皮冬瓜大丰收,农民本想存到今年春节后再销售,但没想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150多万斤黑皮冬瓜滞销。黄建敏和村委干部想方设法通过线上交易和招揽客商等方式营销。2月20日,终于有客商到云桃村收购黑皮冬瓜,当天就卖了6万斤。   扶贫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带动是关键。2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全区2020年度“一帮一联”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得益于龙头企业带动,南宁市武鸣区88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2800多户参与沃柑种植,种植面积超过2.1万亩,产值达2.25亿元。   3月1日,春风轻拂。经济日报记者在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庆乐村看到,8000亩连片沃柑园将该村扶贫产业园“包裹”在满眼苍翠之中。产业园的分选机前,脱贫户黄常艳手脚麻利地挑出次果,一脸轻松地说:“采购商进村了,产业园每天出货量就有5万公斤,沃柑销售的春天来了。”   作为“中国沃柑之乡”,“沃柑活,则全盘活”。武鸣区党委、政府在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依托沃柑产业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物业租赁、“飞地模式”“抱团模式”等方式将贫困村与龙头企业联合发展,带动全城区40个贫困村在2018年提前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目标。...

复工复产,能源供应跟得上

  照明、交通、餐饮、医疗、供暖、生产……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能源行业共同努力,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能源供应及时、充足、安全、稳定,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全面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打下了坚实基础。   煤电油气供应总体充足   2月26日上午,当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从炒茶车间溢出,浙江龙额火山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招水大喊一声:“这头茬春茶,成了!”   走进炒茶车间,杀青机、摊青机、风选机、烘箱依次排开。“我们火山茶有三道炒制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得用电,真要断电了可全完了。”火山茶工艺师梁海平道出了可靠供电对于现代化茶叶炒制的重要性。   早在春茶集中采摘炒制旺季之前,浙江玉环市火山茶博园就迎来了国家电网玉环市供电公司红船党员服务队。他们主动上门,为茶园制茶线路和设备“体检”,为春茶生产用电保驾护航。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阶段,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产,做好能源保障尤为关键。“为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人民群众生活所需提供充足的能源供应,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局二级巡视员唐社民说,当前全国煤电油气供应总体是充足的,大部分煤炭、炼油企业已复工复产,电力、油气开采企业大多保持连续生产作业,铁路运输企业优先运输煤炭等重点物资,煤电油气供应总体充足。   下一步,随着各地有序复工复产,煤电油气需求将逐步回升。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煤电油气供需形势变化,加强产运需衔接,优化运行调节,及时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力保重点区域能源供应   “设备全部符合送电要求,送电!”随着现场项目负责人一声令下,10千伏军运一、二回“环网柜”向雷神山医院供电,26台配电箱和2个“环网柜”几乎同时发出“嗡嗡”声,正式开始带电运行。   1月29日18时23分,连接湖北武汉雷神山医院的电网主动脉架通。武汉第二个“小汤山”医院——雷神山医院通电了。原本15天的工期,3天就全部完成了。   “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这些地区的能源保障也是全国能源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坚持‘重点阵地用重兵’,确保能源保供万无一失。”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说。   数据显示,2月22日湖北省煤炭库存约493万吨,平均可用54天,处于近年来的高位;2月17日至22日,湖北省成品油日均消耗约3900吨,库存超过50万吨,相当于130天左右的用量。在电力保障方面,2月份以来,湖北省每天投入保电车辆超过2000台,应急电源车60台至80台、发电机50台至150台,确保重要电力用户的供电需求。   2月初,一座座被视为“生命之舱”的方舱医院在武汉启用。如何保障方舱医院用能无忧?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副司长刘红说,他们将方舱医院用油供应保障工作列入重点调度协调保障清单,并指导油气企业一一对接做好方案。“比如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天然气接入工作在医院投用时就已经顺利完成了,两家医院的用气需求均得到了及时保障。”   针对民生领域的用能保障,有关部门指导武汉以及其他疫情比较严重地区加强对加油站、加气站的科学合理安排,避免了大面积关停现象;在加快电力设施建设、加大用电服务保障的同时,加大居民网上办电、用电咨询和故障报修服务力度,不会因居民暂时欠缴电费而停电。   “两降低一下调”为企业减负   “之前,因为疫情原因,很多企业暂缓开工。我们也是如此。为降低成本,我们向供电局申请了为期一周的变压器暂停,没想到当天就办好了。算下来,我们可以节约基本电费17.5万元。感谢供电公司及时送来的‘降费礼包’!”浙江兴惠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设备主管徐少白对国网杭州市萧山区供电公司的服务连连称赞。   疫情期间,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还通过三项措施——“两降低一下调”,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用能成本。   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主要涉及企业用电、用气、用油。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一级巡视员张满英表示,“两降低”指的是降低电价和用气成本。具体来说,在电价方面,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价格和实施支持性的“两部制”电价政策。从2月1日至6月30日,除高耗能行业用户外,电网企业电费平均降低5%。对“两部制”电力重点用户,容(需)量电费实行减免。经测算,以上两项政策合计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约590亿元。   同时,今年1月1日,深化燃煤发电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实施,此举也能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

多管齐下 精准纾困——各地各部门千方百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严防疫情,狠抓生产。眼下,全国复工复产正如涌动的春潮。派出驻企指导员、加大信贷资金扶持、发布重大项目计划……连日来,各地各部门出台一系列有力措施,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山东: 万名干部下沉一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 记者王金虎、通讯员高雷报道: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近日,山东从省直单位和市县选派1万名干部,组成2000个工作组,实施“进企业、进项目、进乡村、进社区”攻坚行动,到基层一线抓防控、抓发展、抓民生,帮助基层解决疫情防控、患者救治问题,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遇到的问题,解决脱贫攻坚、民生保障中的困难。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复工,市场急需便捷有效的防疫设施,而铝材具有抗腐蚀、低吸附的特性,是打造新型消毒房的理想材质。山东邹平市部分铝质家居企业快速响应,依托自身优势设计出消毒通道,却因缺少标准无法生产。正在邹平市进行抗疫帮扶的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工作组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立即会同市场监管局对企业现场会诊,围绕制定产品标准等问题进行跟踪服务。同时,积极对接山东省标准化院,通过现场办公、视频连线专家、视频标准审定等开展工作。3月3日,山东省首项铝质消毒房(通道)团体标准发布会在邹平市举办,会上公布了山东首项铝质消毒房(通道)团体标准。   山西:   设立500亿元融资专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 记者梁婧 刘存瑞报道:近日,山西省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山西省分行设立合计500亿元规模的融资专项,全力支持受疫情影响项目开复工建设。   一是会同国开行山西省分行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融资专项,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产业转型项目,正式纳入或省发展改革委向国家申请纳入疫情防控重点名单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契合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其他项目。   国开行山西省分行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推进小组,开辟绿色通道,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对列入融资专项的项目给予贷款规模保障和优惠融资利率政策倾斜。   截至目前,国开行贷款方面,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共梳理筛选出各市及省属企业第一批贷款项目478个,贷款需求合计1805亿元,国开行山西省分行将加快贷款审核投放。目前已累计新增投放贷款150.3亿元。   二是会同农发行山西省分行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融资专项,支持粮食全产业链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等,以及其他涉农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资金需求。   农发行山西省分行打造省、市、县三级服务团队,主动提供服务,上门精准对接,优化内部审批流程,对列入融资专项的项目予以贷款规模倾斜。   浙江金华:   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 记者黄平、通讯员王肖婷...

“联保联供”彰显制度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商务部协调山东、安徽、江西、河南、湖南、重庆、广西、云南8个省区市商务主管部门,与湖北搭建起九省份联保联供机制平台,开展货源对接,确保湖北生活必需品调得进、供得上、不断档。这是各方“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又一具体体现。   这一机制的建立,是各方坚持全国一盘棋的积极作为、主动作为。疫情突如其来,一系列管控措施逐步升级,商品生产流通等环节面临困难,及时保障湖北特别是武汉市民的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成为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看到,商务部与九省份高度重视“保供”工作,迅速建立联保联供机制,筑牢保障“疫情严重区域”市场供应防线。来自四面八方的米、面、食用油、肉、蔬菜、方便食品等及时补充到湖北市场,摆上超市货架,装进市民的菜篮子里,使广大市民吃上放心食品,能够安心抗击疫情。   这一机制的落实,是各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有力证明。机制相关各方加强与湖北、武汉统筹协调,组织骨干企业保障供应,做好跨区调运工作。在物资调运前,各方与湖北省及武汉市做好沟通对接,安排生活物资高效有序落地,确保货源供应调得快、用得上。强化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密切协作,迅速打通生活物资调配至零售终端的物流通道。此外,各地也做好了应急预案,一旦出现区域性生活必需品断档脱销,可第一时间提出需求,由商务部门立即组织对接,推动协调解决。可以说,各方面在保供机制上进一步联结在一起,为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增添了有力保障。(张 虎)

ICU里奋战的“红色娘子军”—— 来自战“疫”一线的纪实报道

  “这里功劳最大的就是我们的‘娘子军’。”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护心队队长、心内科主任汪道文说。他所说的这支勇敢的“娘子军”,指的正是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病房里忙碌的女医护人员。   2月28日上午9点30分,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ICU病房,同济医院、华山医院两个团队的医生开始为患者王强(化名)实施有创呼吸机试脱机,在气管插管内给氧每分钟5升的情况下,医生将ECMO管道撤出了王强的血管。他成功脱离了ECMO支持,不久将转到普通病房。   在重症病房,给重症病人上ECMO难,撤ECMO也难,这一过程中昼夜守护的医务人员更辛苦。但50岁的王强病情好转,给医护工作者带来了信心。   深夜,电话铃响起。“患者需要紧急气管插管!”“好,马上到!”麻醉科主治医生钱巍熟练地穿上隔离服,戴上护目镜,套了3层手套,罩上一个大头罩赶赴现场。她慢慢俯下身,小心翼翼地摘掉患者的无创呼吸罩,为病人插管。   实施气管插管要近距离直面病人呼吸道,危险程度可想而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完成气管插管近200例,无一例失败。   2月9日,作为同济医院心内科CCU护理骨干,管志敏来到光谷院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成为定点医院后,中法新城院区和光谷院区分别设立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集中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临床发现,20%的危重症患者存在心脏损伤,ECMO对重症呼吸衰竭有效,但其他专科医护人员没有接受过ECMO操作专业培训。   当时光谷院区重症ICU里,能熟练操作ECMO的专科护士只有管志敏一个人,因此,从机器耗材准备、设备调试、预充、电源气源、吸引装置,只能她一个人完成。最初几天,管志敏每天要在ICU病房连续工作很长时间,空闲期间还要培训其他护士。“王强上ECMO的第一个星期是最痛苦的时候,电话随时响起,整晚不能睡觉。”管志敏回忆说,直到医院派人过来,华山医院医疗队护士也加入协作,ECMO病人的护理工作才顺利了很多。   ECMO成功置管后有一项抗凝护理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即ACT指标,必须保证在安全范围。如果病人情况不稳定,需要1小时甚至半小时就要复测一次。同济医院护理团队7人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疗队6人轮流专班守护,紧急状况时刻考验着他们。   一天晚上8点,刚刚交班后,值班护士陈红听到仪器报警。正常运转的机器突然流量很低,偏离正常值。“不能慌,想一想哪里出错了。”她让自己冷静下来,一边排查管路,一边呼叫医生。在所有外界因素排查后,仪器仍旧报警提示。陈红立即按规范采取应急措施。医院护心小分队紧急赶到病房,排查后及时调整管路位置,机器恢复正常运转。   每一名危重症病人的好转,都凝聚着她们难以言说的艰辛;每一个重症病人的恢复,都寄托着她们最深厚的祝福。娘子军们在与病魔一次次凶险的战斗中,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为危重症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柳 洁 通讯员 童 萱)

“半边天”力量撑起希望

  在武汉,赞美女性的理由随处皆是。说她们在这座城市遭遇重重考验的时候,撑起了“半边天”,一点儿也不夸张。   在这里,提起值得赞美的群体,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医生和护士。武汉本地加上各地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总计超过10万人,医生里一半是女性,护士里女性更是超过九成。   然而,这些最美丽的女医生、女护士们,却不约而同地拒绝被赞美。因为,她们把自己所做的事情看成理所当然的工作。   与她们多相处一段时间,得出一个结论:有她们在,武汉的天塌不下来。   在她们当中,73岁的李兰娟院士可能年龄最大。人们从网络上热传的照片中,看到她摘下口罩后脸上深深的印痕。   对李兰娟来说,睡眠是太奢侈了。每天,她忙着见患者,见医生,见政府部门负责人,把她对疫情防控的看法告诉大家。那些接触过她的人能真切感受到,她的话语里带着一种力量,一种希望,让人们感到踏实。   华中科大同济医院的麻醉医生王楠,每天的任务就是给重症患者插管。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诸多场景中,这或许是最危险的一个。   操作插管的大夫里,女性不在少数。她们来自天南地北,性格迥异。戴上口罩,穿上防护服,走进重症病房,她们变成了一样的人——插管快稳准,救人不含糊。   这座城市里的女英雄也有不少“小人物”。在这个稀松琐事都可能性命攸关的特殊时期,她们用自己的方式,维系着这座城市的呼吸。   春节过后,陈红梅决定把自己的“小四川餐厅”开下去。她说大家每天都要吃饭,她的饭馆说不定可以帮上忙,而且武汉市第六医院就在餐厅旁边。   在订餐平台上线不久,订单就源源不断地来了。陈红梅开起了火,切起了菜,颠起了勺,每天从早忙到晚,把一份份盒饭送到医院。   有人夸她:冒着风险坚持营业,可以称得上伟大。陈红梅摆摆手,“远远算不上,但是想到自己终于使上了劲儿,心里就高兴”。   镜头架在高处,火神山医院工地的忙碌被直播到了网上。密密麻麻的安全帽在视频里来回游动,但是很少有人能看清楚,帽子底下有不少女性。   偌大的医院要10天建成,协调的活就慢不得。从业30多年,干了100多个重大工程,王晓红对此得心应手。从画图纸到做指导,从送物资到出现场,哪一样她都不陌生。   但是在这片工地,任务的那种急迫,她还是第一次遇到。饭要快吃,觉要少睡,每天打上百个电话,在工地上不停小跑。王晓红说,在火神山医院的工地干活,她一分钟都不能耽误,感觉自己再快一分钟,就能多救一个人。   都说人要三十而立,算起来,“90后”的女孩大多还不到这个年纪。但是面对病毒肆虐,长大好像就在一夜之间。   为了照顾89岁的外婆,26岁的吴尚哲成为少有的从方舱医院转到火神山医院的轻症病人。做了转院的决定后,她也有些后怕。去火神山医院的那天,她给自己壮了壮胆,在微博上写了4个字:义无反顾。   在医院,吴尚哲用VLOG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她频繁地自拍,说要做一个乐观的女孩。她把文字和视频发到网上,收到了数不清的鼓励和祝福。有人说,即使隔着口罩,也不难看出她的坚强。每个给吴尚哲鼓励的人,也被她的坚强所感染。   在青山区方舱医院,与病房一墙之隔,过道里搭起了播音的小台子。摆上电脑,架上话筒,“90后”小学音乐老师华雨辰坐在了塑料小板凳上。   方舱医院需要志愿者当播音员,她觉得自己再合适不过了——声音柔和,擅长音乐。她的声音穿墙而过,方舱内新的一天也就开始了。从诗歌朗诵到新闻速递,从抖音“神曲”到生日祝福,温暖的声音消解了患者的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