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wire International

战“疫”路上,我们绝不退缩

 在河南邮政系统,共有1万多名邮政投递员,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时期,他们坚守岗位,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除了投递正常邮件外,还主动宣传防护知识、鼓舞战“疫”斗志,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买药等特别服务,为河南支援湖北医疗队迅速传递生活用品和医疗物资……他们用自己的敬业和奉献,诠释了“人民邮政为人民”的使命和担当。   这个春节,因新冠肺炎疫情变得格外不一样。为了防控疫情,人们居家很少出门,昔日繁华的街道因而变得人迹稀少。此时,邮政投递员们却如往常一样,穿梭在大街小巷,将人们需要的防疫物资和生活用品送到千家万户。   传递信心和希望的“小纸条”   “疫情期间,请大家一定不要出门;勤洗手、多通风,做好日常家居防护工作。”这是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邮政投递员谭敏写给客户的“小纸条”。   谭敏是有着12年工龄的邮政“老兵”,面对疫情,除了每天按时投递各类邮件,她还坚持给客户留“小纸条”,给大家送去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希望。   2月4日,正值立春节气。在个充满希望的日子,谭敏写下了一张张满怀关切的“防疫小纸条”,叮嘱用户们要做好自身防护,注意身体健康,要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当天下午,客户李先生在取报纸时,看到了贴在报纸上的小纸条。他立即给谭敏打了电话:“小谭,你的嘱咐我和你阿姨收到了。你每天外出工作,一定要注意安全!”   “作为一名党员,这个时候群众有需要,我们绝不退缩,更要担负起‘人民邮政为人民’的使命。”谭敏说。   小小口罩彰显大爱   “小磊子,我的降压药吃完了,我们老两口行动不方便,你能帮我带点降压药吗?”1月29日早上,河南省商丘市永城邮政投递员李磊接到80多岁陈思亮老人的电话。   降压药不能停,李磊第一时间跑到药店买了药。知道老两口在这个特殊时期出门不便,李磊又自费给老两口购买了青菜、肉等生活用品,还将单位发给自己的口罩、酒精等消毒用品分了一些给他们。   考虑到自己每天接触的人多,为了陈大爷一家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李磊将降压药和消毒用品放到了陈大爷家门口,并再三叮嘱他们一定要先把东西消毒后再拿进屋里。   陈大爷感动地说:“关键时刻,还是邮政靠得住!李磊真是我们的亲人呐。”   1月28日,河南省郑州市新密邮政投递员郭冬刚正在市中医院投递,听到门诊医生说医院口罩短缺,当即把自己购买准备给家人用的口罩直接送给了大厅的医务人员。   其实,这已经不是郭冬刚第一次捐防疫物资了。他每天下班后到所在社区的疫情监控站参加志愿服务,义务宣传疫情的传播风险与个人卫生防护知识。看到监控站防疫用品紧缺,他便主动拿出了自家买的口罩、消毒液、红外线测温计等防护用品。   为了医疗队的“亲人”们   “在收到东西的那一刻,眼睛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1月31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一位队员在收到邮政渠道发来的救援物资时,由衷地感慨。   新医一附院派出了由27人组成的医疗队前往武汉援助战“疫”。但由于上路匆忙,大部分队员携带的衣物和用品不足。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邮政投递员宋耀鹏得知这一消息后,觉得应该利用邮政绿色通道,为医疗队做点什么。“队员们去支援武汉了,现在他们有需要,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   他迅速与院方取得联系,并向单位汇报,一方面由医院为队员们准备生活用品和医疗物资,另一方面由卫辉邮政派出专车,接收队员们的34箱生活和医疗物资,并通过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送到一线。   “以前我很崇拜电影明星,但现在我更崇拜您,您在我眼里是最伟大的妈妈,您是我的榜样,我长大也要像您一样!”...

面对疫情,城市应更有温度

  浙江海宁市委书记的一段深夜留言,在网上流传开来。7分多钟,这位书记在忙碌了一天之后,讲出了一个“两难”的现实问题。   “虽然已经到凌晨了,但是久久不能入睡。始终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很多新海宁人,进不了我们的社区,进不了我们的村庄。这是今天困扰我和市长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这位地方主政官员思考的,其实是一个当前十分现实而又普遍的问题。即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做好新市民返回城市生活和工作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海宁市委书记的回答是:“请我们所有市民都想一想,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对待他们。我还是想说,敞开我们的怀抱,以海宁人的大气、包容、胸怀,在艰难的时候,让他们回家,共同来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新市民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中飞速发展,人员的流动尤其是新市民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成为城市的建设者、见证者。比如海宁,69万的海宁人民,还有50万的新海宁市民。在昆山、江阴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也都存在大量的新市民。正是认识到新市民对城市所作的贡献,这些年来各地都出台了很多政策,让新市民也有权利享受该城市居民的同样待遇。   大量的新市民回老家过年,过完年后返回城市继续工作生活,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态势下,其返城的流动性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疫情防控需要严控流动性,另一方面,城市也需要大量新市民返城复工。这就是个“两难”的选择。   “在困难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他们回家呢?如果每一个人,都把我们排除在外,那什么叫中国人的众志成城呢?”的确,海宁市委书记讲得很对。让新市民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开开心心地再次融入城市生活工作,是地方及部门必须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再难也必须要办好。一味地关、堵、卡,无疑是“懒政”的表现,而盲目地开、放、进,也是“懒政”的一种表现。   这是对城市管理者能力和担当的考验。既要对疫情严防死守,又要用精准周到的举措推动生产生活及城市的正常运行,这是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无经验可循。城市管理者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担当,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从法治及科学的角度寻找解决方法,用“绣花”的功夫落实各项举措,统筹把握好疫情防控与民生保障、复工复产的关系。   这也是对城市胸怀的检验。城市是人民建的,也是为人民而建。城市的所有市民都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让人们都能分享到城市建设的红利,包容、大气,是一个城市应有的胸怀,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是那句话,让百姓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开开心心,是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所在,再难也要努力。(陈学慧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农村疫情防控重点仍在“防”

  2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加强农村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回应人们关心的一系列问题。   “农村防控的重点还是在‘防’,对农村来说,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所以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关键还要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表示,财政部门已经下达了今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明确今年新增的经费要全部用于乡村和城市社区的疫情防控。   聂春雷说,农村老百姓防护意识较弱,有关的防控措施落实得不是很好。受传统习俗影响,很多农村地区居民习惯于过节走村串户、赶集逛街,特别是红白喜事等聚集性活动比较多,如果管控不好,对防控可能就会带来一定影响。此外,农村的医疗卫生能力不强,而且人员物资也不足,特别是现在在一些地方,如湖北等地,基层的防护物资不是很充足,供应不及时,“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指导各地在物资调配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物资保障问题”。   “当前疫情防控中,乡村医生在排查外来人员、筛查发热患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聂春雷介绍说,在广大农村地区,乡村医生是农民健康的“守门人”。目前全国有144万乡村医生,绝大多数村庄都配有乡村医生,也有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定期为村民提供服务。但乡村医生在疫情防控方面的能力还是相对不足,目前国家已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等方式开始加大对村医的培训。   据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开展了几项工作:一是展开培训。截至2月10日,有56万乡村医生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网上在线学习了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课程。二是加强对村医的指导。“在已建立‘医联体’‘医共体’的地方,由上级医院派人来指导;没有建立‘医联体’‘医共体’的地方,由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进行‘包村’服务。”聂春雷说。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比如家庭医生APP、微信、电话等,加强村医和居家隔离者的沟通,提高效率,为防控工作打好基础。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副司长何斌强调,无论是春耕生产还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前都要避免大规模人群聚集式的工作或者活动,尽量采取分散式、错峰式的作业方式,同时要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做好自我防护。   何斌表示,鼓励农民群众铲除病媒生物的滋生环境,从源头上预防疾病的传播。同时,加强畜禽养殖管理,引导农民群众及时清扫畜禽粪污,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风险。确保今年底东部地区、中西部城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佳佳)

企业坚守,筑牢保障线——来自战“疫”一线的纪实报道⑥

  2月8日,阴天。因为疫情,武汉的大街上很少看见车辆行驶。不过,在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黄龙山南路的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却是一番忙碌景象。   在号称我国第一个光电子产业基地的“武汉·中国光谷”的高科技企业中,高德红外公司远近闻名。“自疫情发生以来,公司一直加班加点运转。在全面加强消毒防护、升级防护设施情况下,公司对一线人员班次做了紧急调整,实施24小时轮岗作息。”高德公司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余小小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成立于1999年的高德公司,是一家红外热像仪专业研制生产厂家,也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企业。因此,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公司员工除了职业使命,还有一股更大的拼劲。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使用的就是高德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告警系统。这套测温系统以±0.3度的测温精度,为“两山”医院增添了抗击病魔的“火眼金睛”。   “这台红外体温快速筛查仪,平时一年也就卖几百台。此次疫情暴发以来,不到一个月,已经卖出去2000多台。”高德公司售后管理服务部副总经理束军说。虽然家就在武汉,但1月20日以来,束军每天吃住都在公司。“非常时期,每个人每一天都在超负荷工作,生产线也满负荷运转。没有别的,就是要努力把产品第一时间生产出来,为抗‘疫’一线的英雄服务。”束军说。   在点焊生产线上,年轻的点焊工曾渺正低头用烙铁焊接焊头。她告诉记者,每天一个班次,自己可以焊接300多个焊头。曾渺是湖北仙桃人,这个春节对25岁的她来说终生难忘。“父母很希望我能回去陪他们。但是因为抗击疫情需要,我们必须坚守岗位。”曾渺说。   疫情笼罩下的武汉,由于保障需求和专业特殊要求,选择坚守、开足马力生产的企业还有很多。   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和销售以棉花为主要原料的医用敷料和日用消费品企业。1月10日,稳健医疗决定,动员全资子公司稳健医疗(黄冈)有限公司唯一口罩车间380人,春节不休假,生产N95口罩、外科口罩和护理口罩。1月20日,公司动员全资子公司稳健医疗(嘉鱼)有限公司、稳健医疗(崇阳)有限公司生产防护产品的车间全员春节不休假,全力生产防护产品,包括防护服、手术衣、酒精片等。   “公司24小时生产,最大限度保障口罩、防护服、酒精片、洗手消毒液等产品供应。”稳健医疗总裁李建全表示,公司将严把质量关,产品原价销售,“疫情当前,稳健医疗将承担起品牌责任,做好防护用品保障工作,全力协助早日战胜疫情”。   据介绍,目前湖北省内主要的医药物资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已经全面复工,满负荷、超负荷生产。湖北省主要防护品企业复工率达100%,省内生产的医用防护服占比达到55%,口罩达到90%。   恢复生产,放弃休息,加班加点,更多身处一线和非一线企业员工的坚守与拼搏,不断稳固着武汉战“疫”保障线。   武汉科林集团克服生产原料采购、生产工艺重新恢复等诸多困难,在1月29日下午成功生产调配出4吨工业级氧乙酸消毒液;海德塑业提前复产,每天供应的PE透气复合膜可用于生产4万件医用防护服;瑞安森紧急招工恢复生产,医用防护服产量提升3倍以上。   2月4日一大早,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就收到了蒙牛集团送来的一批物资,包括1800提蒙牛特仑苏、奶爵等常温产品和900件优菌乳等。蒙牛集团常温事业部华中大区特通业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公司为保障一线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快速起运抵达武汉的系列产品。目前,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昌医院、汉口医院等10多家定点医院和一线医疗机构接到了营养补给。   为及时把蒙牛产品免费送到一线工作人员手中,经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蒙牛集团在紧邻武汉天河机场的黄陂区天横三路黄承烈湾,捐建设立了“中华慈善总会(蒙牛)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中心”。在物资中心,各地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和湖北省慈善总会等相关机构驰援武汉的物资接收、登记、运输和发放等一体化解决,有效化解了战“疫”路上因为信息、协调复杂等带来的捐赠问题。   一批企业还纷纷“跨界”,转产或以其他方式支持生产防疫急需的医用防护产品。中石化、比亚迪、富士康、红豆、腾讯、阿里、恒大、京东等不同领域企业迅速亮相,加入防疫物资生产大军,合力保障疫情防控的另一条“生命线”。   “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2月6日下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熔喷布是生产口罩的重要原料,中国石化利用自身材料优势直接生产口罩。2月7日中午,中国石化就11条口罩生产线与合作伙伴完成对接。   2月8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宣布,公司转产口罩和消毒液已进入生产环节,预计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2月底口罩产能可达每天500万只,消毒液产能每天5万瓶,直至疫情缓解和消除。   2月3日下午,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首套防护服下线。红豆股份2月1日决定停工西服生产,改产防护服,并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一般防护服。2月5日,第一批1000件一般防护服发货。2月7日,红豆决定将一般防护服日产1万件提高至3万件,2月10日晚,生产线完成扩产,公司一般防护服日产超过3万件,月产能可达90万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常 理 瞿长福...

疫情不会引发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2月10日,市民在江西省宜丰县华联超市选购水果。连日来,该县加强物资统筹调配,确保物价稳定。   1月份CPI同比涨幅扩大,既有春节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因素,也有今年与去年春节错月、去年对比基数较低的因素。总的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会对部分商品价格产生阶段性影响,但不会引发物价全面持续上涨。2月份,大量企业延期开工,市场需求减弱,不排除PPI再度掉回负值的可能。未来随着疫情逐渐结束、企业有序复工、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等需求拉动,PPI有望恢复到正增长区间。   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1月份,CPI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9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0.1%,上个月为同比下降0.5%。   专家表示,1月份CPI同比涨幅扩大,既有春节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因素,也有今年与去年春节错月、去年对比基数较低的因素。总的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会对部分商品价格产生阶段性影响,但不会引发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物价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   CPI同比涨幅扩大至5.4%   1月份,CPI上涨5.4%,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根据测算,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4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4个百分点。   在1月份食品价格方面,鲜果价格同比下降5%,连续4个月下降;鸡蛋价格上涨2.8%,涨幅同比回落4.5个百分点;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价格涨幅在10.4%至20.2%之间,均有不同程度回落;猪肉价格上涨116%;鲜菜价格上涨17.1%。在非食品价格因素方面,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上涨2.3%、2.2%和0.9%。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CPI同比涨幅扩大,既有春节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因素,也有今年与去年春节错月、去年对比基数较低的因素。”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说,食品价格上涨20.6%,影响CPI上涨约4.10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6%,影响CPI上涨约1.29个百分点。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分析说,受去年1月份低基数效应影响,今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扩大,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是主要“推手”。去年CPI呈现明显的前低后高走势,显著抬高了今年开年的翘尾水平。在新涨价的1.4%当中,约70%来自食品分项上涨拉动。   除了上述因素,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受疫情防控短期因素影响,部分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价格明显上涨。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1月份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5%,较前值1.4%略有上升,整体处于“1时代”,表明内需对物价拉动力温和。   PPI同比由下降转为上涨   1月份,PPI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0.1%,结束了自2019年7月份以来的同比下降态势。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4%,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3%。   刘学智分析说,PPI同比连续3个月趋势性回升,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带动。一是稳增长力度加大,特别是1月份以来专项债发行力度加大,给工业生产预期带来改善。二是随着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带动了制造业订单类需求,促进工业生产预期增强。生产资料价格降幅收窄,同比下降0.4%,仍然是负增长,但降幅比上月收窄0.8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3%,涨幅与上月持平。   “1月份PPI重回同比上涨,显示国内工业需求在改善,部分企业议价能力有所提升。”周茂华分析说,国内PPI同比改善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工业品需求回暖与企业补库存意愿改善。二是翘尾因素拖累作用减弱。   从环比看,1月份全国PPI连续两个月持平。其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均持平。   郭丽岩表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PPI总体上小幅波动,这一态势还将延续一段时间。疫情对1月份PPI的影响不太明显,但对部分门类的工业品价格产生了一些暂时性、扰动性影响,其对PPI未来走势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物价不具备全面持续上涨基础   受春节错月和疫情防控等多重因素影响,1月份C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不过,专家表示未来物价不具备全面持续上涨基础,全年CPI将呈前高后低态势。   为做好疫情防控和保供稳价等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采取保供稳价措施,各城市高度重视“菜篮子”商品供应,积极畅通物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惩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