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用好CVC这个创新杠杆

  2019年是企业风险投资(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简称CVC)进入中国的第21年。这一年,中国经济既经历了中美经贸摩擦等外部因素的冲击,也经历了持续性的结构化调整,还作出了诸如启动科创板等探索。在此情形下,继续研究、实践CVC对我国经济继续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种新型创投组织安排   “CVC是非金融类企业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这是一种崭新的创投组织安排,它与传统IVC(独立风险投资)最大的不同是优先考虑战略目标,而非财务回报。与此同时,CVC与IVC相比,在资金来源、期限设计等方面均完全不同且更具优势,投资企业的长期创新更优、成功退出概率更高、市场估值更高。”日前,在《2019中国CVC行业发展报告》发布会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如是说。   《报告》指出,过去5年间全球CVC交易规模、单数和新增活跃度都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交易规模和单数在2017年、2018年均出现陡然增长态势。2018年,全球CVC投资规模总计达530亿元,共计完成2740笔投资,平均单笔交易规模约为2600万美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其投资规模上升47%,交易单数上升32%,整体势头较为强劲。   从行业分布上看,CVC的业务变化趋势逐步与IVC保持一致,偏向于投资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如互联网产业、健康医疗、移动支付、移动手机等。其中,CVC的活动领域通常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处于激烈技术变革、高度竞争、弱独立性的行业;二是处于以创业企业为重要创新来源的行业;三是企业如果占有更强的技术及市场资源,在CVC领域则表现更活跃。   从CVC活跃度在全球板块上的分布来看,CVC最活跃地区仍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尤其是以硅谷为创新核心的加州地区。目前,全球CVC投资40%发生在北美地区,近40%发生在亚洲,剩余20%在欧洲。其中,亚洲CVC投资近年来正在迅速崛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十大活跃CVC中,中国占了3家,分别为复星投资、百度投资和君联投资。   《报告》显示,CVC巨头仍以高科技公司为主。从投资频率看,2018年中国最活跃的前五大CVC分别是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复星和海尔,投资总数为271次。美国最活跃的CVC包括谷歌、英特尔、高通等,前五家巨头投资总数为278次。   中国CVC发展后劲十足   《报告》显示,与欧美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CVC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后劲十足。近年来,中国CVC无论投资规模,还是市场表现、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传统风险投资。2018年,中国企业风险投资规模为203亿元,占整个风险投资金额的17%左右。可以说,作为一种新型创投组织形式,CVC已经成为我国创投资本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投资行业看,CVC投资频次最多的行业是软件及相关行业。2014年至2018年,中国CVC投资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频次为1164次,大幅领先于第二位的制造业(260次)。   从投资阶段看,与IVC相比,中国CVC投资的阶段比较靠前,主要投向种子期、初创期企业。从投资地域分布来看,北上广比较突出,其中北京遥遥领先,占比接近40%。   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业界专家表示,CVC最大意义在于对创新的激励。CVC本质上是将传统企业创新研发制度和传统风投机构寻找创新企业的投资制度有效结合。最新学术研究发现,与传统风投相比,CVC投资的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都显著提升,而且企业IPO(首次公开募股)的概率、退出时的估值都明显更高。其背后的机理是,与传统IVC相比,CVC对风险的容忍度更高,可以允许创业者和研发团队试错。   不过,田轩也表示,目前CVC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CVC经常需要面对反垄断、产权保护、信息披露等问题。同时,也有一些糟糕的情况出现,如CVC可能与被投资企业存在竞争关系,“剥削”而非“培育”被投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等。   就此,田轩建议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发力,发挥CVC对实体创新短期包容性及长期价值创造的充分有效性。在宏观层面,要打造公平稳定的契约型商业环境;在中观层面,应充分发挥CVC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顶层技术创新的战略优势;在微观层面,结合市场和企业自身情况灵活运用CVC解决融资约束、企业治理与传承、新技术研发与新市场布局、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中国创业创新势头高涨,专利数已问鼎全球。下一阶段,我们应当将创新的关注点放在质量而非数量上,通过核心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田轩说。

用好“稳中求进”的方法论

  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些挑战较为突出,这既有疫情造成的短期困难,也有长期性、结构性问题,还受到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等外部影响。对此,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要在稳的前提下积极作为,以稳保进、以进促稳,有力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只有确保了“稳”这个前提,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加之以奋发有为地“进”,才能不断实现新进展新突破,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   “稳”是基础、是大局,“进”是方向、是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就是要在稳的前提下积极作为,以稳保进、以进促稳,有力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深刻研判国内外形势,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和当前经济工作作出科学部署,指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此背景下,更好把握“稳”与“进”的方法论,并运用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尤为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践证明,只有确保了“稳”这个前提,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加之以奋发有为地“进”,才能不断实现新进展新突破,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聚焦到当前,就是要千方百计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牢牢兜住民生底线。同时,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在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中始终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   对此,首要的就是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步步为营巩固防控成果,特别是要围绕“精准”二字,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并抓好落实,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疫情防控中的不足和新问题,加固薄弱环节、补上短板漏洞。同时,要积极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尤其要在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更好发展等方面切实发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要发挥出稳定经济、培育动能的关键作用。还要采取务实举措做好民生保障,重点是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确保群众基本生活,脱贫攻坚力度也要进一步加大。   前进道路上,风雨兼程是常有的事。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定力,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研判大势、明辨方向,做到心中有数、行之有度。眼下出现的一些挑战较为突出,这既有疫情造成的短期困难,也有长期性、结构性问题,还受到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等外部影响。对此,我们要有解决短期问题的办法,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的着力点和节奏力度,更要牢牢把握住既定的战略部署,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发展脉搏。只要我们用好“稳”与“进”的方法论,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能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契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莫为抗疫不力找替罪羊

  面对汹涌的疫情,一些西方政客不是实实在在地为其国内抗疫忙碌,反倒不断地凭空捏造并散布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诸如“中国政府仍然在继续压制与疫情相关的信息”“中国必须就疫情如何暴发给出答案”等。这些“政治病毒”在国际社会蔓延,既无助于各国对疫情的防控,又毒化了国际社会的战“疫”氛围,实质是为某些国家的抗疫不力找替罪羊。   如果把对疫情的防控应对视为一场大考,那么各国的考试成绩已见分晓。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客,对中国的战“疫”成绩可谓心情复杂,其对中国的抗疫成就不可能视而不见,但碍于其固有的傲慢和偏见,又不愿公开承认;同时对本国疫情防控的表现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怒,却又竭力“粉饰”其“制度优势”,并设法为其“甩锅”找替罪羊。于是,那些别有用心的西方政客耍起了惯用伎俩,向国外转移其抗疫不力的国内矛盾。这时,造谣中国隐瞒疫情、诬称中国对全球疫情负责、要求中国赔偿等光怪陆离的言论,就像“跳梁小丑”一样开始登场了。那些西方政客向中国“泼脏水”的卑鄙用意,已昭然若揭,国际社会对此亦心知肚明。   抗击疫情需要科学精神。关于新冠病毒溯源,目前尚无定论,一些西方政客迫不及待地将病毒与中国挂钩,并妄图将其国内抗疫不力的责任推卸到中国身上,这种强盗逻辑是违背科学精神的,中国也是断然不会做其替罪羊的。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指出,“关于任何疾病的来源,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冠状病毒在全世界都存在”。美国、意大利等国的传染病专家认为,首个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在去年11月或更早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自然》杂志最近连续三天分别通过其官网、社交账号和微信公众号刊发社论,为其错误地将新冠病毒与武汉和中国直接关联在一起表示道歉,称“我们当初的做法确实有误,我们愿为此承担责任并道歉”。希望那些西方政客,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自然》杂志知错就改的做法,勇敢地纠正其污名中国的错误,还中国和武汉一个清白。我们相信,科学研究将揭开疫情迷雾,助力找到“真凶”并战胜疫情,科学研究将彻底戳穿政客的“甩锅”阴谋。   尤为荒谬的是,作为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的“双料冠军”,美国政府近日居然对世卫组织宣布暂停缴纳会费,将其国内疫情向国际组织“甩锅”。此举在遭到美国国内猛烈抨击的同时,也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在近日召开的七国集团领导人视频会议上,英、法、德、意、加等国领导人都强烈表达对世卫组织的高度肯定与全力支持,与美国政府的立场泾渭分明。失道寡助,美国政客传播“政治病毒”是不得人心的。   疫情肆虐,人命关天。奉劝有些西方政客,与其为抗疫不力“甩锅”卸责,不如集中精力抗击疫情,拯救更多的生命。

疫情未改中国经济稳健发展格局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不过,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和袭扰,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是暂时的、短暂的、可控的,不会撼动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平稳运行的雄厚基础。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条件稳住中国经济基本盘,并在稳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尽管一季度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但我国经济总量规模庞大的优势仍然充分体现。例如,一季度工业增加值接近6.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7.8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8.4万亿元,粮食生产形势较好,农产品供给基本稳定。而且,尽管许多企业处于停工停产的状态,但面对口罩等疫情防控重点物资阶段性供给短缺的局面,央企、国企、民企等一大批企业迅速复工复产、转产扩产,供应链优势加速释放,有力地促进了防护物资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张,在短时间内满足了快速攀升的应急需求,显示出我国经济具有强大的供给能力、适应能力和修复能力。   其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运行也会走得更加稳健。我们看到,进入2月中下旬以来,在全国各地区,一批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纷纷开工上马、稳步推进。目前,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应对疫情还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从按下“暂停键”,到井然有序地迅速复工复产,既是综合国力实力优势的彰显,也是经济发展强劲韧性的充分体现。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大,经济发展综合竞争优势不断显现,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不会因为疫情而发生改变。这些年来,我国经济不断攀登着新高度,GDP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意味着综合竞争优势在增强,也意味着抵御短期冲击、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第一、二、三产业加速迈向了高质量发展。此外,我国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条件更加成熟。   当前,疫情正在全球蔓延肆虐,世界经济前景堪忧;国内受疫情影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任务艰巨繁重。因此,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日报:“两点论”看经济 “两分法”想办法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同比下降6.8%。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由此可见一斑,不能等闲视之。不过,此时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尽管经济增速下来了,但是整个产业体系扛住了冲击,14亿人的基本民生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既要目光犀利,聚焦突出矛盾,认清问题的严峻性;还要眼光深邃,透过现象看本质,冷静分析挑战和机遇、压力和动力、当前和长远。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运用“两点论”看经济、“两分法”想办法。   就近期而言,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比较明显,企业订单减少,需求受到抑制。就业形势虽总体平稳,但潜在压力明显加大。尤其是疫情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跨境投资、货物贸易和人员往来大幅减少。无论我国还是国际社会,都不得不为此付出短期经济代价。对此,我们要有充分思想准备。   从中长期看,疫情冲击导致经济增速下滑,是突如其来的暂时现象,对整个产业体系并没有产生破坏性影响。眼下,第二产业增速下滑明显,但产业升级态势并未阻断。数据显示,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8.9%,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9%。工业机器人和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12.9%和20.0%。中国生产能力大、产业配套强的优势依然还在,这是确保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重要基础和强大支撑。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预计全球经济今年增长-3%,增速较上年下降5.9个百分点;预计中国今年经济增长1.2%,增速较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如果在正常年份,这个数字确实让人感到有些担心。但若考虑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21年世界经济增速的预期为5.8%,而对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高达9.2%,就可发现,中国经济蕴含强大的内在潜力和回补韧性。只要在统筹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全力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尽早回到正常发展轨道,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趋势就一定会得以延续。   透过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我们更应感悟的绝不仅仅是数据本身,而是如何顺应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找出环环相扣一揽子解决突出难题的方法与路径,是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对未来与全局的系统谋划。立足国内、着眼全球,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一定要善用“两分法”。   就国内而言,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企业发展。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下降更大,分别为14.5%和11.3%。千方百计做好企业帮扶工作尤为重要,重点是在税收、成本、资金等各个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我们必须明白,只有稳住企业,才能稳定就业;只有企业渡过眼前难关,才能确保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完整;只有市场主体稳定,经济运行和社会大局才能稳定。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硬功夫和真功夫就要用在这里。   就国际而言,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有鉴于此,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粮食、能源、生物和经济安全;另一方面,还要着眼于全球防疫抗疫形势的新特点、新变化,主动出击、从容应对,突出抓好疫情防控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推动世界经济尽早步入常态化发展轨道,为我国持续推进复工复产和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自然资源部:部分矿产矿业权审批下放

 自然资源部发布公告称,自今年5月1日起,除石油、烃类天然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放射性矿产、钨、稀土、锡、锑、钼、钴、锂、钾盐、晶质石墨14种重要战略性矿产以外的矿产资源矿业权出让、登记下放至地方。   这意味着,煤、煤层气、铁、铬、铜、铝、金、镍、锆、磷、萤石11种矿产的后续登记事项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办理。其他矿产探矿权、采矿权以及批准的试采、批复的划定矿区范围,其后续登记事项则由所在行政区域的省级或省级以下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办理。   此前,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要求自今年5月1日起,实行同一矿种探矿权采矿权登记同级管理。自然资源部负责石油、烃类天然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放射性矿产、钨、稀土、锡、锑、钼、钴、锂、钾盐、晶质石墨14种重要战略性矿产的矿业权出让、登记。战略性矿产中大宗矿产通过矿产资源规划管控,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矿业权出让、登记。其他矿种由省级及以下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

外汇局详解外汇收支形势——一季度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

  4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一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新闻发布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在会上介绍,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保持基本稳定,汇率预期相对平稳,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段时间,无论是全球经贸活动还是国际金融市场,都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外汇市场运行保持总体稳定,难能可贵。这充分说明中国外汇市场成熟度在上升,市场主体更加理性,更充分说明市场主体对中国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基本面充满信心。”王春英说。   具体看,外汇市场运行实现了“三个保持”。一是外汇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一季度银行结售汇呈现相对较大顺差,为391亿美元,是外汇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的基础。银行对客户的跨境外汇收支累计实现顺差17亿美元,银行客户结售汇累计顺差205亿美元。   二是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保持相对稳健。一季度,美元指数上涨2.8%,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小幅下降1.8%。从其他货币看,同期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下降12.9%,英镑对美元下降6.3%,欧元对美元下降1.6%,综合看,一季度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编制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上涨2.9%。   三是市场主体跨境投融资活动和结售汇行为保持理性和有序。从境外对国内投资看,境外投资者对中国投资保持了相对高的热情。一季度我国实际使用外资312亿美元,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15.5%。境外投资者净增持我国境内债券同比增长48%,规模为167亿美元。从境内对外投资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比较稳定有序。1月至2月,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155亿美元。一季度个人净购汇同比下降25%,显示个人购汇意愿理性、有序。   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关于疫情对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造成了何种影响的提问时,王春英表示,目前,经常账户已运行在基本平衡水平,受一些短期或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有可能出现小幅逆差或小幅顺差,但都不会改变经常账户基本平衡的格局。   首先,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走势仍保持在基本平衡区间内。货物贸易顺差收窄和服务贸易逆差收窄同步进行,因此经常账户大概率还会保持基本稳定。   其次,疫情不会成为影响经常账户走势的中长期因素。疫情发展和变化有自身规律,经贸活动会逐步恢复,缓解外需困境。国内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水平快速提升,既保障国内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也为外需提供了保障。   最后,决定经常账户差额走势的根本因素,实际是国内经济结构等深层次和长期性的因素。我国制造业规模大,产业门类齐全,承压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较强。近年来国内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投资更加注重效率,储蓄率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   谈及外资流入趋势时,王春英介绍,今年以来中长期境外资本保持净流入,中国市场以及人民币资产仍对全球资本具有较强吸引力。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总体稳定且结构优化;以中长期配置人民币资产为目的的债券投资持续增加;我国股票市场的外资变动幅度相对较低,在外部冲击下总体呈现双向波动,近期恢复净流入。   王春英表示,国内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仍将是外汇市场运行保持基本稳定的有力支撑。一是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这有助于提升国内市场信心。二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将继续吸引境外中长期资本投资国内市场。三是外汇市场成熟度不断提高,汇率弹性不断增强,汇率在调节宏观经济以及作为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发挥得越来越好。未来,我国外汇市场有能力保持稳定运行。

理性看待GDP同比下降6.8%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了较大影响,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但从疫情冲击、外部环境变化、自身产业体系优势长期向好等因素来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要加大力度帮扶企业,在税收、费用、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它们更好地渡过难关——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了较大影响。不过,对一季度经济的增速还是要客观分析,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因为疫情短期的冲击发生变化。   要综合分析基本面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这是我国开展季度GDP核算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2%,第二产业下降9.6%,第三产业下降5.2%。   “疫情确实对经济运行造成了较大影响,不过,对一季度经济增速还要客观分析。”毛盛勇说,看待一季度经济形势,要综合疫情冲击、外部环境变化、自身产业体系优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来分析。   首先,要看到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大、防控强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疫情,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传播。当然,这也不得不付出一些短暂的经济代价。   其次,要看到全球经济贸易大幅下降的背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扩散,全球跨境投资、货物贸易和人员往来大幅减少,一些国家机构纷纷下调增长预期。在此背景下,中国很难独善其身。   再次,要看到我国产业体系的优势。我国产业生产能力强大,配套设施有较强优势。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整个产业体系是健全的,生产能力是充裕的,经济恢复产能就能逐步释放出来。   此外,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疫情是突发公共事件,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因素没有变。我国市场规模大、成长快、潜力充裕的基本特点不会改变。从要素支撑看,产业基础较好,配套能力较强,劳动力较充裕,人力资本不断积累,物流、交通设施等效率较好,这些能够有效支撑经济的中长期增长。同时,我国持续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不断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潜力和活力。   部分指标降幅收窄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工业生产下滑,服务业生产下降,市场销售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降低,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   不过,随着疫情防控成效不断显现,复工复产加快推进,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包括工业、服务业、投资、社零和进出口,降幅都是大幅度收窄,呈现改善趋势。   毛盛勇举例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比前两个月大幅收窄12.4个百分点;产出水平基本恢复到了去年同期水平。从41个行业看,90%的行业当月增加值均比前两个月加快,其中有40%的行业同比增长;在统计的6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约有40%的产量同比增长。   从与民生相关指标看,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就业形势总体平稳。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2月份降低0.3个百分点;25岁到59岁的就业主体人群调查失业率5.4%,比上月降低0.2个百分点。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回落,环比由上月上涨0.8%转为下降1.2%,表明食品供应比较充裕、社会物流比较畅通。   从产业升级角度看,以新产业、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增长。3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9%,比前两个月大幅回升20多个百分点;3D打印设备、单晶硅、多晶硅和智能手表等,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与互联网相关的经济表现比较活跃,电商、在线学习、远程问诊等得到较快发展。3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2%,金融业增长6%。   此外,脱贫攻坚扎实推进。今年一季度下达中央的扶贫资金1396亿元,全国中西部22个省超过26万个扶贫项目已开工建设。从收入看,贫困人口较多的一些地区,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总的来看,我国基础工业保持正常增长,防疫物资供应和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有力,基本民生得到了较好保障,社会大局是稳定的。”毛盛勇说。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为-3%,而中国增长1.2%,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里少数预计为正增长的国家之一。...

“三新”制造产业加速开拓市场

  近日,宁波信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一盘盘加工好的钕铁硼磁铁产品正在封装打包,这些产品将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信泰是宁波奉化区引入的新材料制造企业,凭借异形磁铁加工的技术优势,短短两年间从一个4人技术团队成长为拥有160名员工、年销售额近亿元的规模企业。公司副总经理许博恒说:“现在厂房根本不够用,我们最近打了用地报告,计划投资1.25亿元,建一个占地40亩的新工厂,为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制造企业普遍遭遇“倒春寒”,但在宁波奉化区,一批像信泰这样的科技型智能制造企业危中求机逆势发展。亿森海公司是国内燃气热水器烟道产品的龙头企业,目前不仅订单满满,而且占地20亩的二期厂房项目也即将动工,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3亿元;宁波吉田智能洁具公司新型卫浴产品受市场热捧,一季度销售“飘红”。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奉化的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三新”制造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投资热情不减。这也是奉化区深挖内需潜力,加速开拓市场,推动产业升级的成果。   高能级平台建设夯实奉化“新制造”产业基础。眼下,位于奉化区城北的宁波启迪智能装备(气动)科技园一期项目建设正加紧赶工,将于年底投用。未来这里以气动产业为先导,覆盖新材料、高端精密机械等领域,打造全国智能装备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据介绍,奉化区已梳理安排10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38.8亿元,以“茗山智谷”创新综合体等重点平台为龙头,推动汇峰嘉福智能电器、万洋众创城等产业项目建设,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激励企业创新,奉化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科技政策。日前,奉化区出台“春苗计划”培育“小而美”企业,推出涵盖“三新”企业培育扶持发展的16条政策,如每年动态投入不少于5亿元用于“小而美”科技型苗子企业培育发展;综合运用优化政策资金、产业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社会资本投资、科技金融等多种手段,打造科技型初创企业集聚区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高地。上个月,奉化“奉麓新材料加速器”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目前已吸引70余家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成长型企业落户。   据了解,今年奉化区还重点开展招商引资一号工程、重大平台突破、老工业园区改造等“五大攻坚战”,完善项目“四个一”联系制度,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区主要领导牵头设立工作专班,倒排时间表,加速推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奉化区已实现全面复产达产。

努力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法治意识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4月15日是我国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了增强群众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普及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各地各部门从当前疫情防控的实际出发,深入宣传国家安全法以及网络安全法等涉国家安全法律,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法治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氛围。   近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部署开展2020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通知要求,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和青少年的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结合“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加大公共卫生安全、生物安全等法治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加大以案普法力度,坚持网上网下结合,不断提高国家安全法治宣传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你多一分警惕,国多一分安全,家多一分幸福”……4月14日,广东各市地标建筑一起为国家安全亮灯,展播国家安全标语,进一步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营造国家安全宣传氛围。   自4月13日起,广东各地已通过各类电子屏、移动电视终端等,滚动播放国家安全主题宣传画、宣传片、宣传标语,同时借助全媒体平台推送国家安全宣传视频及公益广告。   “我以前觉得国家安全离我很遥远,但是看到户外播放的教育宣传片后,才意识到国家安全就在我们身边。”在广州工作的林女士说,自己生活中随手拍的一张照片、随意上传的一份文件,都可能事关国家安全,要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以防无意中做出违法行为。   据了解,接下来广东各地还将举办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展览、有奖知识竞赛、国家安全微课堂等活动,进一步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国家安全宣传氛围,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到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工作中来。   4月15日,福建省委国安委紧密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围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这一主题,组织各市县区和省直各单位,集中开展“心系国家安全,八闽同频共振”“保人民安全,促长治久安”等8项全省性宣传教育活动。   福建各地活动根据今年疫情形势特点,注重采用网络化、无接触、群众性宣传形式,因地制宜推出特色项目,力求广泛深入、实效长效,达到“地地有特色,处处有亮点,干部群众真喜欢真入心”的目标。除加大力度在媒体、网络开展“线上”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之外,还积极创新形式,为宣传教育加入“科技元素”。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连日来,歌曲《国家》在河南省安阳市各中小学校的线上课堂一次又一次地响起。这几天,河南省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向学生普及国家安全知识,安阳市钢城小学近日通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国家安全宣传标语,开展征文活动,鼓励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及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国家安全形势,明确了国家安全需要全民共同维护。”该校校长徐保周说。   据了解,为增强安阳教育系统师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该市教育局特别制定了《安阳市教育系统2020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要求通过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教师和青少年的总体国家安全意识,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共识。   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万祥 庞彩霞 薛志伟 杨子佩 通讯员 薛支川 张伟民

人民至上凝聚真挚情怀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并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立足全局、放眼长远,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制定最先进、最精准、最及时的医疗手段,以及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千方百计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千方百计保障人民生活需要。从尽快充实医疗救治队伍力量,到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从及早研判各类风险,到把各项防控措施落严落实落深落细;从全面统筹推进复工复产,到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一系列雷厉风行和立竿见影的务实举措,无不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体现了及时将理念转化为切实有效利民行动的务实作风。   在战“疫”大考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了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存在的一些短板弱项,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还有不少“功课”要补。对此,必须辩证思考、冷静分析、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   一方面,立足当下,不断提升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能力。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卫生与健康工作部署,继续改革优化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连续的健康服务。   另一方面,放眼长远,坚定不移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要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把健康安全融入所有相关政策体系,覆盖预防、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各环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多层次多角度多举措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只要我们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用有力行动和积极贡献展示为民之情、利民之策、惠民之计,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行动配合,就一定能取得这场战“疫”的全面胜利,并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严防局部疫情发展至暴发流行态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5日讯 记者吴佳佳报道: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做好重点场所、单位、人群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无症状感染者由于其特殊的隐匿性、症状的主观性,发现相对较难。目前采取5个途径来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一是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主动检测。二是在聚集性疫情调查过程中,开展对存在感染风险人群的主动监测。三是在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进行主动监测。四是对入境口岸发现来自高风险国家的人群进行主动监测。五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结果性筛查途径主动监测。   离鄂离汉管控通道解除之后,全国各地陆续复工复产复学,该如何统筹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贺青华表示,要继续落细落实落小“四早”措施,发挥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相关病例监测报告的作用,利用好社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疾控人员面对面流行病学调查3道防线。要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摸清一个疫点、一起疫情的全部链条,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于在流行病学调查中隐瞒相关情况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坚持应急处置与常态化防控相结合,分区分级恢复生产秩序后,进一步做好重点场所、单位、人群疫情防控工作,严防局部疫情发展至暴发流行态势。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所长施小明介绍,在低风险地区,针对不同类型企业,除了一般性措施以外,要重点关注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重点做好返岗员工的跟踪管理和健康监测;文化、旅游、餐饮企业要重点做好预约、分流等措施;对于物流、快递业,要戴好口罩,加强宿舍通风、换气以及清洁消毒;农贸市场要控制场所人员的密度,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客运场站和公共交通工具,要做好体温监测、车辆清洁和通风换气。对于湖北省、北京市以及一些存在中高风险县区的省份,应鼓励企业采取缩短工作时间或者是错时上下班、弹性工作制、居家办公等方式。

今年区域性暴雨洪涝或重于常年 可能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

  从水文气象预测情况看,今年汛期发生区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较大,甚至也有可能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对此,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全力推进水毁修复、汛前检查等备汛工作,以超标洪水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为重点,全面查找、及时消除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每年汛期,复杂多变的天气都牵动人心。据预测,今年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暖湿特征明显,降雨偏多,南方春汛偏早;汛期,我国南北方都将有多雨区,区域性暴雨洪涝重于常年,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依据我国入汛日期确定有关规定,今年我国入汛日期为3月28日,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4月1日)提前了4天。汛期提前意味着什么?如今,各地防汛工作进度如何?面临哪些困难?   水文年景总体偏差   据水文气象分析,今年1月至3月,长江流域累计降水偏多,特别是3月以来,南方地区强降雨过程频繁,一些江河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西江、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等江河底水位较常年同期偏高1.56米至4.26米。   从水文气象预测情况看,今年汛期发生区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较大,甚至也有可能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特别是长江流域,今年汛期降水总体上将较正常偏多,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涝重于旱;主汛期降水偏多,应重点防范因降雨集中发生的严重洪涝和山洪灾害,同时警惕可能发生涝旱急转现象。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田以堂坦言,据预测,今年的气候年景偏差,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多发。   “进入汛期意味着进入了强降水集中期,降雨将强度更大、历时更长,突发洪涝灾害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分析说,在汛期,天气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极端天气事件将明显增多,更加难以精确地作出预测预报。同时,备汛时间也更加紧迫,南方已正式进入防汛阶段,北方备汛时间所剩不多,需要更加抓紧有限的时间做好各项度汛准备。   据气象水文通报,4月2日至4日,长江流域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降雨频繁。受近期持续降雨影响,两湖地区支流出现明显涨水过程,部分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各地未雨绸缪抓防汛   新冠肺炎疫情对今年的备汛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保障安全度汛,全国多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防汛备汛工作,打出了防汛备汛系列“组合拳”。   3月29日到4月1日,福建出现明显降雨过程。对此,福建省防汛办组织会商研判,要求受强降雨影响地区要适时启动24小时防汛应急值班,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内涝等防范,特别是气象、农业等部门要重点做好人工消雹和大棚防护,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水利专家透露,广东今年后汛期珠三角、粤东和粤西沿海地区偏多二成至三成,西、北江可能出现超5年一遇的洪水,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出现20年至50年一遇大洪水,局地旱涝并存,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严峻。   为做好今年防洪度汛工作,3月31日,广东省水利厅召开全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视频会议强调,各地要广泛开展水利防汛检查、水毁工程修复、隐患排查整改、监测预警设施维护、防汛预案方案修订、调度演练等各项防汛备汛工作。重大防汛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务必在汛前完成,水毁水利设施修复务必在4月底前全部完成。   每年汛期,对于水利部门来讲,就是要筑牢安全防线,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水旱灾害防御仍存在薄弱环节。鄂竟平坦言,一方面,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备汛工作进度有所滞后,水毁水利工程设施修复尚未全部完成,大江大河、重要支流和防洪城市等的超标洪水防御预案有待修订完善,预案措施需进一步落实;另一方面,水库安全度汛责任和措施落实还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强化。同时,山洪灾害点多面广、防御难度大,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升。   多措并举做好防御   “尽管疫情对备汛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仍要清醒认识面临的形势,高度重视并做好各项防范应对工作。”鄂竟平表示,要全力推进水毁修复、汛前检查等备汛工作,以超标洪水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为重点,全面查找、及时消除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把责任落实到防汛备汛全过程、各层级。   针对今年汛情趋势预测,鄂竟平提出,在全面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同时,重点关注预报降雨明显偏多、偏少的地区,有针对性做好防御准备。特别是海河流域要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水平,做好超标洪水防御预案编制和措施落实。   通过多年建设,目前,我国防洪工程体系取得了长足进步。田以堂介绍,为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今年水利部将要求所有大江大河和重要支流、有防洪任务的县级以上城市都要编制超标准洪水的防御预案,开展超标洪水防御调度演练。   水库安全度汛始终是水利系统的头号风险。据了解,目前,我国有9.8万多座水库,其中大中型水库有4000多座,还有9.4万多座小型水库。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小型水库。小型水库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防御标准不高、库容较小,如果遭遇大洪水,可能有漫坝或者溃坝的风险。因此,小型水库主要是保障自身安全,同时对下游影响范围之内的人员要做好预警,确保下游人员的安全。存在病险的水库要降低运行水位,甚至空库运行,确保防洪安全。...

挖掘机销售回暖折射投资活力 3月份销量同比增长11.59%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内外需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宏观调控需要更加有为。3月份,我国挖掘机行业合计销量49408台,同比增加5130台,同比增长11.59%。挖掘机械销量是基建项目投资建设的先导指标,其数据明显回暖,预示我国基建项目、企业复工复产进度进一步加快。专家表示,投资将继续在稳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   近日,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挖掘机行业合计销量49408台,同比增加5130台,同比增长11.59%。   挖掘机是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其产销情况与基建项目开工进展密切相关。正因如此,挖掘机销量快速增长,往往被认为是基础设施投资加快的重要信号。   有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3月份以来,随着复工复产进程进一步加快,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步入正常运行轨道,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进一步回升,投资将继续在稳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   基建复工带动挖掘机市场回暖   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3323亿元,同比下降24.5%。从环比看,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27.38%。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分析说,全国大面积延迟开工,从供给端影响企业的生产恢复,导致制造业投资需求减弱;受限制施工的影响,春节之后大量基建项目难以开工,即便年初以来专项债发行进度加快,也难以促进基建项目投资增长。此外,受疫情影响,建筑业生产放缓,市场需求被抑制,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显著下滑。   “当前,我国投资持续平稳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中央一系列稳投资政策落地实施,投资力度将不断加大,投资短期下降的局面将逐步扭转。”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司长彭永涛说。   这一判断可以从具有一定风向标意义的挖掘机产销数据中得到佐证。3月份国内挖掘机销量增速较2月份明显回升,其中小型挖掘机销量31616台,同比增长18.49%,贡献了3月份挖掘机行业增量的96.18%。   “挖掘机械销量是基建项目投资建设的先导指标之一,其数据明显回暖,预示我国基建项目、企业复工复产进度进一步加快。”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也认为,挖掘机、重卡等工程机械与基建工程关系紧密,其销量往往被视为判断基建行业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先行指标。除了更新换代,3月份挖掘机销量回升,反映出基建项目进一步拉动了工程机械需求以及国内经济回暖。   专家还指出,小型挖掘机销量快速增长是因为其主要应用在新农村建设和市政工程建设中,新农村建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小。随着稳基建等一系列政策出台落地,重大项目复工开工以及房地产项目开工推进,预计自4月份以后中型挖掘机占比将逐步回升。   新基建投资成重要新增长点   3月份以来,各地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市政工程、农林水利、交通运输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陆续开工。   不久前,新建北京至雄安新区城际铁路雄安站站房及相关工程(以下简称“雄安站”)已经全面复工。这一项目总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预计2020年底正式开通。   雄安站是雄安新区首个重大交通项目,是实现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效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工作。中建科工集团雄安站项目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目前雄安站项目复工进展顺利。   “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基建承担着稳定经济增速、优化投资结构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盘和林说。   周茂华表示,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内外需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宏观调控需要更加有为,适度加大基建补短板力度。年初以来,专项债发行规模明显增大、发行节奏加快,其中超八成投向基建。同时,进入2月下旬以来,国内密集出台措施,加快重大项目复工。综合考虑专项债、下调基建项目资本金比例效果等因素,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到10%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各省份进一步加大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力度,5G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等项目成为引领新一轮投资的亮点。   比如,4月3日重庆市2020年首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同一天,贵州省583个重大工程项目集中开工,其中5G等新基建项目49个;4月8日湖南省长沙市106个新基建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近30亿元。...

经济日报:携手抗疫筑牢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肆虐,给经济、社会、民生等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巨大冲击,多国战“疫”形势危急。值此关键时刻,怎样有效开展全球抗疫?如何共同捍卫世界公共卫生安全?这是各国必须回答的迫切之问。   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同各国一道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是中国的倡议与主张,更是中国的作为与担当。   人人享有健康是全人类共同愿景,也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点,习近平主席在向多国领导人致慰问电时发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与主张,这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随着对时代特征和世界大势的精准把握,逐渐走深走实;也是向国际社会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指明了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发展方向,为防止疫情蔓延、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新思路。   在中国疫情防控最艰难之时,“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支援,“中国加油”“湖北加油”“武汉加油”的呐喊,全球多地点亮“中国红”的祈愿……国际社会以不同方式向中方表达慰问和支持,一股股跨越山海的暖流给中国以力量,世界与中国在守望相助中不断深化着命运共同体的共识。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疫情蔓延进入紧急状态之时,中国急彼方之所急、对危难之国能援尽援:从分享防控经验和诊疗方案,到患者救治、疫苗研发等国际合作;从多批中国医疗专家团队白衣执甲、逆行远征,奔赴世界抗击疫情前线,到在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基础上优先恢复和提高医疗防疫物资产能、严格质量监管措施,为全球抗疫提供尽可能多的物资保障;从积极推进国际合作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到推动完善全球卫生治理,确保全球产业链开放、稳定、安全……中国以实际行动促进全球携手抗疫,中国在与世界共克时艰中不断彰显着大国担当。   命运与共,行胜于言。疫情是威胁全人类健康安危的“魔鬼”,我们相信,只要各国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以空前的团结精神和坚定行动,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携手筑起抗击疫情的全球防线,携手全力化危为机,就一定能够经受住疫情的考验,抵御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斗争的最终胜利。   看向更长远的未来,“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我们期待,世界各国抓住此次抗击疫情的契机,深化卫生健康领域的交流合作,抛弃傲慢和偏见,坦诚相见,不断提升公共卫生问题在国际议程中的位置,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山东青岛:蓄力新经济 锻造新优势

  出台18条政策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开通中英日韩4条招商热线向全球发出合作邀请;派遣千名干部联系服务万家企业;举行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誓师大会……近段时间以来,山东青岛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围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疫情短期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但也倒逼新技术、新模式、新需求、新市场、新投资、新消费变革。青岛要超前谋划、危中求机,推动相关行业领域快速崛起。”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说。   精准推进复工复产   青岛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及早打响了复工复产攻坚战。2月3日,青岛发布了18条举措,在缓缴社保、延期缴纳税款等方面为企业雪中送炭;此后青岛又陆续出台4次共130多条举措,支持企业恢复生产、降低运行成本;青岛还对34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片包干、逐家对接,协调解决企业困难。   按照“一企一策”的方案,青岛倾力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难题。位于青岛李沧区的韩资企业乐星汽车电子(青岛)有限公司,3家原材料供应商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复工。接到求助函后,李沧区发改局立即联系青岛市工信局以及3家企业所在的即墨区工信局,协调企业在两天时间里实现复工。   青岛雅世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手持红外线测温仪近段时间订单剧增,但由于流动资金紧张,制约了企业的生产能力。青岛金融机构的“春风行动”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青岛农商银行西海岸分行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及时批复贷款2000万元。据统计,青岛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春风行动”,累计授信近2000亿元,放款企业超过5000户。   为解决企业“用工难”,青岛采取包机、包车等方式,运送员工返岗。迄今,青岛返岗直通车已累计为200多家单位组织1000多车次,运送2万余名务工人员回青返岗。   精准施策助力青岛复工复产工作有序推进,早在2月底,当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实现了100%开工复工。   抢抓发展新机遇   3月5日,青岛多个政府部门齐聚海尔集团,研究如何全力支持“四年5000亿元,再造一个新海尔”的发展规划。青岛市委、市政府表示将制定专项政策,鼓励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青岛拓展应用场景,支持企业吸纳全球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融入工业互联网发展进程,共同把青岛打造成为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这是青岛危中寻机抢抓工业互联网机遇的具体行动之一。“重大危机必然带来重大改变,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加快布局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王清宪说。   “四年5000亿元,再造一个新海尔”发展规划依托的是5G+智能制造、5G+智慧家庭、5G+智享平台。其中5G+智享平台,就是海尔已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该平台本质上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目前已汇聚了3.3亿用户、4.3万家企业和390多万家生态资源。青岛为其制定专项政策,旨在打造一个物联网时代的“阿里巴巴”。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青岛的本土企业特锐德已占据了全国充电市场42%的份额,占有率全国第一。   青岛市政府和特锐德一起发出邀请,欢迎全国的企业家来青岛,共同发展壮大包括充电桩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健康产业无疑将进入一个“风口”期。3月16日,青岛市正式委托修正药业等大型医药企业和院士团队共同研究方案,计划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规划建设一个世界级的“生物医药大健康蓝色海洋城”。“我们欢迎企业家带着项目、产品、资本来到青岛。”王清宪向全球企业家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打造开放发展新优势   2月4日,青岛市向全球发出了“我们在线等您”的招商邀请。同时开通中英日韩4种语言的24小时热线,畅通外企快速服务通道。   扩大合作打造开放发展“新优势”,也是青岛化危为机的重点方向。2月底,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国际客厅”正式交付使用,这个“国际客厅”旨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上合组织国家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本、技术、人才、经贸深度交流融合。   港口是扩大合作的重要载体。青岛港已拥有137条外贸航线,基本形成了“东接日韩亚太、西联中亚欧洲、南通南亚东盟、北达蒙古俄罗斯”的国际物流大通道。3月28日,青岛启动国际邮轮母港区开工暨全球招商推介,将在拥有9公里港口岸线的老港区,打造一个集邮轮旅游、金融贸易、智慧创新、商务文化四大产业于一体的国际新港城。“我们将依托青岛百年港口的起点——青岛老港区,结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打造一个充满创新创业的发展区域,真正把邮轮母港区建设成为青岛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元素的聚集地。”王清宪说。

高质量脱贫,“富民”之后还需“强县”

  从眼前看,剩余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加上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响,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从长远看,连续多年的精准扶贫,尽管解决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但一些贫困县发展的内生动力仍有待增强,“富民”之后还需想办法解决“强县”问题。在脱贫之后的“过渡期”内,除了要继续落实“四不摘”,对原贫困地区还需在“四帮扶”上继续发力   4月11日,吉林省8个贫困县全部实现摘帽。据悉,我国还剩7个省区最后52个贫困县将在2020年摘帽。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脱贫成绩巨大。不过,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仍需要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从眼前看,剩余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加上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响,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从长远看,连续多年的精准扶贫,尽管解决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但一些贫困县发展的内生动力仍有待增强,“富民”之后还需想办法解决“强县”问题。当前的贫困县摘帽标准,主要针对贫困发生率、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和群众认可度作出评估,对县域经济水平和发展能力没有明确要求。   从产业特点看,近年来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群众增收的主力军。目前,很多贫困县的扶贫产业是以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家庭手工作坊等为主的低税收、零税收产业,有的还需要予以财政补贴。   从后续投入看,近年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群众吃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用电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基础设施维护、基层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特殊贫困人口政策兜底等方面还需要持续投入。这些支出项目,有的需群众自己负担,有的运营企业可以解决,有的靠上级财政统筹安排,但很多项目还需县级财政配套资金。   中央明确要求,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通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扶上马送一程。不过,要充分认识到,在“后扶贫时代”,原贫困县花钱的地方还很多,但“挣钱”的能力却不强。若要相关地区县级财政宽裕,既要围绕“节流”减负担,也要立足“开源”想办法。一方面,要在贫困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维护运营、兜底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完善多级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减轻县级财政压力;另一方面,要从优化县域产业格局、壮大县域实力等方面做文章,为县域经济强筋壮骨。   前不久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要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化区域合作,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这既是对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也为贫困地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在脱贫之后的“过渡期”内,除了要继续落实“四不摘”之外,对原贫困地区还需在“四帮扶”上继续发力:   帮技术。贫困地区群众缺技术,产业更缺技术。因此,除了在劳动力技能培训上继续帮扶外,还可以将一些先进技术成果因地制宜引入贫困地区落地开花结果。一项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往往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发展甚至催生整个产业集群,将为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超级能量”。   帮产业。随着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昔日制约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区位劣势、交通短板已逐渐补上,同时自然资源、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优势也将日益凸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正逢其时。   帮理念。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除了客观因素,很多时候是因为理念不先进。东部发达地区在产业政策、营商环境、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先进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愿教,还得一个愿学,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企业家若能真正将先进经验、理念学透学实,营造出优质的产业环境,何愁投资不来,产业不兴?   帮人才。经济实力的提升,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人才这个核心竞争力。因此,贫困地区要营造优质的引才、育才、留才环境,一方面要自己努力培养本土人才,让他们能够才尽其能、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要引进外部人才,让他们能够才尽其用、建功立业。东部发达地区既要在挖走西部人才时“手下留情”,也要对优秀人才驰援西部时“高抬贵手”。

跨境电商加速打造外贸新格局

  由于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国传统外贸受到了严重冲击。但与此同时,跨境电商却释放出了巨大发展潜力,显示出其对外贸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近日,国务院决定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上已经批准的59个,全国将拥有10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经覆盖了30个省区市,从而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我国外贸面临多年未有之严峻挑战。但与此同时,跨境电商释放出了巨大发展潜力。1月份至2月份,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174亿元,同比增长36.7%。   “传统外贸受到疫情严重冲击,需要进一步发挥跨境电商独特优势,开展在线营销,实现在线交易,保订单、保市场、保份额,以新业态新模式助力外贸攻坚克难。”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表示。多位专家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充分显示了其对外贸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   线上优势突出   跨境电商是互联网时代发展最为迅速的贸易方式,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减少中间环节,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更多国家、企业、群体提供发展新机遇,这也体现了贸易的包容性发展。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传统线下渠道受阻,线上采购需求却不断增长,跨境电商优势得以发挥。   “疫情期间,跨境电商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渠道,充分显示了跨境电商作为新业态对外贸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张莉表示。   对防疫物资等海内外消费者急需产品来说,跨境电商平台提供了快速便捷购买渠道,实现了高效快速的全球供需匹配。“疫情发生之初,面对国内防疫物资严重不足,无论国内跨境电商企业,还是外资跨境电商企业,纷纷在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响应,有力协助跨境电商市场主体及线下园区,全力保障口岸防疫物资通过跨境电商进境,满足了社会需求。”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主任沈玉良表示。   张莉认为,跨境电商企业近年来形成的集采渠道优势在进出口物资采购、端到端配送等方面得到了有力发挥,开创了防疫物资“全球集采——定点直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跨境电商提升了我国外贸的全球供应链集采能力。   “跨境电商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新模式,在疫情期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国家进口研究中心主任魏浩表示,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市场需求明显萎缩,我国企业原有出口订单短期内被大量取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部分企业出口开始从线下转向线上,纷纷从事跨境电商出口,一方面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积极寻找新的企业客户;另一方面直接开展零售业务,有效开辟了新业务、新市场。   “跨境电商物流和海外仓成为了‘稳外贸’重要支撑。”张莉说,此次疫情对物流配送形成了直接挑战,我国跨境电商物流企业通过包机、海外仓存储发货等多种方式,保证了跨境电商货品及时送达。   综合试验区扩围   疫情发展并未影响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再次扩围。4月7日,国务院决定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上已经批准的59个,全国将拥有10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经覆盖了30个省区市,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   张莉表示,此次扩围一方面是支持各地的积极申报愿望,提升各地对跨境电商发展积极性;另一方面表明国家对跨境电商这一外贸新业态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这也进一步说明,此前的跨境电商试验取得了积极效果,可以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和更宽领域开展创新。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达1862.1亿元,是2015年的5倍,年均增速为49.5%。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外贸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同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是我国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主要平台,对于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沈玉良表示。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成为创新创业新高地。各综试区设立“创客小镇”“众创空间”等各类孵化基地、平台共37个,2019年新增跨境电商企业超6000家。截至目前,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企业品牌已经超过3000个,综试区企业已建设海外仓超过1200个。   魏浩表示,通过跨境电商的区域扩大效应和企业数量增加效应,弥补了疫情给传统贸易模式造成的不利冲击,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新动能,有利于我国外贸稳定发展。   “建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目的,在于鼓励更多地方推动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张莉认为,从这个角度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谈不上建多了,反而是多多益善。增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就是要通过加强各综试区的体系建设、平台建设、特色建设,支持跨境电商综试区企业汇集境内境外流通要素,引导企业重新配置、整合、提升渠道资源,根据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从供应链、价值链和资源链上构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形成各综试区规范发展、创新发展的局面,带动中国跨境电商持续创新,走向高质量发展,从而为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打通发展瓶颈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规模快速扩大,成为贸易增长突出亮点。跨境电商发展推动了传统外贸企业“触网上线”,同时也促使国内电商平台开始通过投资并购、自建平台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场。...

清除健康码通行“堵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省份推出了本地健康码,但由于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共享等原因,给人员跨地区流动带来了不便。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特别是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各地健康码可实现转换和互认,目前绝大部分地区已做到“一码通行”。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健康码互认中仍存在某些“堵点”和“断点”。   比如,个别地方在健康码互认方面存在一些不必要的“关卡”和限制。有的基层工作人员只认本地健康码,造成外地居民进入时无法“自证身份”。又如,“健康码”必须以真实数据为基础,主要依靠个人“打卡”申报,如果个别人刻意隐瞒或漏报迟报,就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此外,近期出现的无症状感染者“持绿码被确诊”、健康码隐性变质等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健康码的信度与效度。   相关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绝不能因此阻碍了复工复产步伐,也不能对有关问题藏着掖着、自欺欺人。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针对不同的问题,拿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一是各地应在健康码互认工作中本着务实便民、化繁为简的思路,加强信息沟通共享和防控措施协调,避免基层管理中为规避风险片面“一刀切”“机械化”,造成“有码不认”“层层加码”等现象;切实增强全国一盘棋思维,提高行政效能和协同管理能力,在人员管控、健康码互认等方面真正做到政策统一、标准一致。   二是做好充分的制度设计和监管工作,确保持码人健康信息真实性。比如,对准备返岗的人员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其防控意识,促使其认真严肃对待健康码申报等工作,并对到岗人员细化健康管理方案。又如,可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对于不如实填报个人信息、造成较大影响的行为人,予以严厉惩戒处罚。   三是高度重视并及时排查无症状感染者,做好有关信息跟踪。督促相关技术平台完善功能,强化对相关人员行动轨迹、定位等信息的搜集汇总,精细化甄别实时风险。同时,有关部门要完善应急方案,堵住可能导致疫情反弹的漏洞。   四是切实保护好健康码后台数据安全。除了要求相关应用开发者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有关部门还应尽快出台疫情期间数据管理办法,既保证抗疫需要,又做到数据安全。   随着各地加快复工复产步伐,有必要在精准防控前提下加速推动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对于健康码运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关部门须高度重视,尽快组织和协调相关技术力量予以解决。各地各部门还要着力破除不必要的壁垒和障碍,确保百姓顺利、放心地使用健康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各项工作。

重点城市垃圾分类覆盖率近70%

  国家聚焦市场环境、生产生活环境等部署开展了一系列爱国卫生专项行动。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有效改善了环境卫生状况。截至2019年底,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覆盖率已接近70%。截至4月10日,全国医疗废物日处置能力为6074吨/天,比疫情前提高了23.9%。目前,全国共有11+5个城市和地区正在按计划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4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情况。   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持续提高   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今年爱国卫生月突出传染病防控,针对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的要求,国家聚焦市场环境、生产生活环境等部署开展了一系列爱国卫生专项行动。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有效改善了环境卫生状况,为疫情防控奠定了良好基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表示,截至2019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覆盖率已接近70%,其他地级以上城市也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广东、浙江、陕西等省都按规划统筹推进。   刘李峰介绍,疫情对生活垃圾分类推进造成一定影响,但上海、广州、厦门、杭州、宁波、苏州等一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启动早,群众基础好,很多小区居民在疫情期间没有现场引导情况下,仍然能够自觉、定点分类投放垃圾。   医疗废物基本实现日产日清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副司长周志强表示,目前,全国医疗废物、医疗污水的处理处置平稳有序,没有发现因疫情防控影响环境安全的情况。医疗废物“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基本实现“日产日清”。截至2020年4月10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074吨/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吨/天提高了23.9%。4月10日,全国共收集医疗废物3701.8吨,其中涉疫情医疗废物262.6吨,占7.1%。当日全国集中处置医疗废物3692.3吨,平均负荷率为60.8%,涉疫情医疗废物得到全部及时转运处置。自2020年1月20日以来,全国累计处置医疗废物25.2万吨。   周志强指出,随着武汉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武汉市医疗废物的产生量已经从高峰的247吨/天下降到117吨/天,全国接收医疗污水的202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平稳,均严格落实了消毒措施。下一步,将继续紧盯全国,尤其是湖北、武汉和疫情境外输入高风险地区的医疗废物处置和医疗污水处理,做到监管服务全覆盖、收集处理处置全落实。   “无废城市”试点正按计划推进   谈及国家正在开展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周志强介绍,目前,全国共有11+5个城市和地区正在按计划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浙江省、吉林省政府已决定在全省开展“无废城市”。下一步,将重点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落实垃圾分类”等方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据悉,“无废城市”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则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周志强表示,下一步将从几方面重点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一是通过发布绿色生活方式指南,制定无废商圈、无废饭店、无废公园、无废景区、无废学校、无废机关等创建标准,引导公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二是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扩大可降解塑料产品的应用范围。三是全面推进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推动同城快递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全面运用。四是率先落实垃圾分类要求,推动资源化利用。   100多亿元支持厕所革命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副司长何斌介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简单改善居住环境,对促进卫生健康、助力疫情防控也有积极作用。农业农村部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明确了21个部门11个方面50项举措。通过逐省视频连线,调度情况、了解进展、明确要求,指导各地积极推进复工复产。   据介绍,今年中央财政拿出100多亿元,支持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并对去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地方给予激励支持。通过媒体发布乡村环境整治、农村厕所管护等工作指引,指导各地积极稳妥推进整治。开展农村改厕线上技术服务,专家在线解决改厕难题。还组织编制农村户厕改造相关国家标准,目前也进入了审查阶段。

视听娱乐,呈现更多精彩

  宅家期间,您是否期待着新一波优质视听作品为心灵增添食粮?目前,广电行业正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浙江省制作机构已基本实现有序复工复产;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155家本市会员单位已有90%以上有限复工;上海市影视企业复工率为50%左右……   在这次疫情中,电视行业的创作环节受到严重冲击,创作进度普遍推迟。停工造成企业收入锐减,企业流动性压力快速上升。   针对广播电视行业普遍面临的困难,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推动广播电视行业平稳发展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复工复产12条措施,加大对内容创作生产传播的支持力度。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指导创作生产一批优秀的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短视频等,并通过现有资金渠道,调整优化结构,统筹存量资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与此同时,主管部门还明确将优化业务审批流程和方式,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逐步实现重点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等通过“线上+邮寄”办理备案审批。   许多地方的广电局加大了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有的已经设立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专项资金,对反映当地防疫抗疫与支援湖北题材的优秀作品给予重点扶持补助。   据了解,目前已经复工的剧组很多都是聚焦主旋律题材的。譬如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单元剧《我们的新时代》以及“一带一路”主题电视剧的创作。   疫情之下,网络视听行业的表现十分亮眼,很多企业表示,一直在通过媒体融合、科技创新等手段继续工作。优酷人文是最早一批关注疫情的创作团队之一。   为拍摄疫情纪录片《冬去春归》,他们在2月初就到达了武汉及其他疫情重灾区,克服重重困难,成为唯一进驻到一线拍摄的互联网纪录片团队。目前,优酷在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的部署和指导下,联合咪咕制作推出了中外联合抗疫系列短视频,传递中外守望相助抗击疫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能量;邀请中外媒体业界人士、外交使节等携手为共抗疫情加油鼓劲。优酷网相关负责人表示,优质内容始终是核心竞争力,作为内容创作者,优酷将在创新驱动下,继续推出一批优质网络视听节目,不断丰富网友精神文化需求,更好陪伴网友居家防疫。   还有一些企业探索到新的发展方向。疫情发生以来,百视通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发挥多年大屏教育运营经验优势,集结顶级教育资源,服务全国学生家庭。早在2月4日,百视通就与好未来集团达成共识,联合推出专门为防疫期间打造的公益直播课。2月5日至6日,这项直播课工程完成了在全国21个省级内容平台的上线,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在线教育直播课程。   爱奇艺则在疫情期间创新推出“云录制”模式,制作播出多档温暖有趣的“云综艺”节目,涵盖音乐、体育等多种内容题材。该“云录制”系列节目从内容策划、制作到播出等所有环节均在线上完成,虽然与平常具有全套场地设备、精心打磨的完整台本等专业化综艺节目相比仍有不足之处,却为综艺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疫情改变了很多观众的收视习惯,可以预见,疫情之后,线上教育、线上观影等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这也给网络视听平台加速发展创造了机会;广电行业的创作者也获得了难得的思考和沉淀,沉寂之后的爆发一定更加有的放矢。专家建议,广电行业应变被动为主动,在用好国家政策的同时,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路径,加快复工复产的脚步,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以飨观众。

我国大豆不存在供应短缺问题

  近期,国际大豆和豆粕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专家认为,疫情冲击是部分国家对大豆供应预期趋紧甚至恐慌的主要原因,并非国际市场大豆供需失衡所致。目前,我国大豆供求基本保持平衡,不存在供应短缺问题,但需要警惕国际资本炒作大豆等大宗农产品,引发大豆价格大幅上涨,最终影响我国大豆供应。   继巴西、阿根廷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出现封港和罢工等传言引发国际大豆和豆粕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之后,近日又传出了俄罗斯将在6月份前暂停对中国出口大豆的消息。   我国是大豆主要消费国和进口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国际大豆市场出现的一系列变化会不会影响我国大豆供应,进而影响国内肉食品和食用油价格?专家认为,疫情冲击是部分国家对大豆供应预期趋紧甚至恐慌的主要原因,并非国际市场大豆供需失衡所致。目前,我国大豆供求基本保持平衡,不存在供应短缺问题。   专家认为,当前更需警惕国际资本炒作大豆等大宗农产品,引发大豆价格大幅上涨,最终影响我国大豆供应。   国内大豆供求基本平衡   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的湖北峪口禽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家禽育种企业,今年生产经营颇为艰难。国内疫情发生初期,因交通封堵导致饲料供应紧张,在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之后,全球疫情蔓延又导致豆粕现货价格上涨,公司面临着不小的成本压力。该公司副总经理关伟达说,为了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公司现在积极采购豆粕,避免断货。同时,寻求平时供应量大、信誉好的供应商提前备货,以便锁定价格。   “受市场预期影响,3月份至4月份进口大豆到货量少、油厂开工率低、豆粕需求增加,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出现了上涨。”国家粮油信心中心首席大豆分析师张立伟说。目前,交通运输恢复正常,疫情对饲料行业的影响减弱。国内养殖业逐步恢复,饲料需求上升,国内豆粕成交量开始增加,下游企业提货积极,国内豆粕供应紧张。与此同时,全球疫情蔓延,特别是南美大豆主产区疫情蔓延,豆粕期货价格大幅上涨,国内豆粕价格也随之上涨。现在豆粕期货价格有所回落,但豆粕现货价格仍然居高不下。3月底,沿海地区43%蛋白豆粕主流报价为每吨3250元至3350元,每吨价格比去年底上涨了400元至500元。   张立伟认为,目前我国大豆供求基本保持平衡,能够满足国内蛋白饲料需求。大豆是主要食用油和豆粕的原料,我国进口大豆20%加工成豆油,80%加工成豆粕。从国内市场看,2019年国产大豆产量1810万吨,同比增加215万吨。从国际市场看,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8851万吨,同比增加48万吨。其中,2019年从巴西进口5767万吨,占比65%;从美国进口1694万吨,占比19%;从阿根廷进口879万吨,占比10%。   从全球来看,大豆供应充裕。据美国农业部3月份预计,2019年至2020年度全球大豆产量3.42亿吨,同比下降4.7%;消费量3.5亿吨,同比增长2.1%;期末库存1.02亿吨,同比下降8.4%。尽管全球大豆产量和库存量都有所下降,但期末库存仍然处于历史第二高位。   疫情引发供应短期紧张   我国大豆自给率不足20%,主要依赖进口。目前,国内大豆市场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国际市场波动向国内市场传导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从进口渠道看,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地主要是巴西、美国、阿根廷等国家,近年来进一步拓展进口来源地,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等国家进口一部分非转基因大豆。张立伟认为,俄罗斯每年出口到中国的大豆约为80万吨至90万吨,俄罗斯限制大豆出口对我国影响不大。   “巴西大豆收获延迟叠加疫情影响,导致我国大豆供应吃紧。”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曹德荣说。巴西是我国大豆最大进口国,进口量占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60%以上。受疫情影响,中国大豆进口企业担忧巴西当地公路运输及出货受阻,提前囤货意向增强,大豆价格上涨明显。在中国旺盛需求推动下,3月份巴西大豆出口再创单月新高。巴西外贸部发布数据显示,3月份巴西大豆出口装运1164万吨,同比增幅为127.3%,其中有800多万吨出口中国。预计4月下旬以后,进口巴西大豆到货量将大幅增加。   近期,阿根廷采取的防疫隔离措施导致大豆运输困难。尽管阿根廷谷物运输商可以“免于遵守预防性隔离措施”,但随着疫情发展,当地多座城市采取了限制交通和流动的措施,对输港卡车形成了较大影响。随着阿根廷逐渐进入大豆收割和运输旺季,若疫情继续发展,运输困难将进一步增加。   曹德荣认为,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暂时的。随着各国加强对疫情的科学防控,大豆正常的国际贸易和供应能够得到保障。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投机资本通过诱导舆论、恶化预期制造行情,伺机炒作大豆等大宗农产品,推动全球农产品价格从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上涨。   多措并举化解供应风险   大豆是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国际市场存在较多风险。曹德荣认为,我国既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又要防止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今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大豆进口依存度,减轻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大豆供应的影响。   应不断提高国产大豆产量。近年来,我国持续优化农业结构,通过实施大豆生产者补贴和轮作补助等鼓励措施,引导农民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已经连续4年增长。不过,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单产约为每亩129公斤,远低于国外转基因大豆每亩320公斤至400公斤的单产水平。所以,亟需加快优质、高产大豆品种选育,逐步缩小与世界大豆主产国单产差距,提高农民种植收益,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   应积极扩大大豆替代消费。寻找豆粕替代品,对降低我国大豆需求有积极促进作用。据了解,双低菜籽粕、芝麻粕及高粱饲料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豆粕。同时,推广高效低蛋白日粮饲料技术,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豆粕需求量。如果将豆粕在饲料中的比重由21%降至18%,就可减少豆粕用量约1100万吨,折合大豆约1400万吨。此外,也要加大其他蛋白质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减少对豆粕的需求。   应继续推进大豆进口来源多元化。自2018年7月1日起,我国将印度、韩国、孟加拉国、老挝和斯里兰卡等国的大豆进口关税税率从3%调降至零。我国已先后开放贝宁、玻利维亚、俄罗斯全境大豆的市场准入,并开放了保加利亚、印度、俄罗斯、阿根廷、白俄罗斯、巴西、乌克兰等多国粕类产品的市场准入。这些措施有效拓宽了大豆进口来源和渠道。...

“大额存单”,稳健投资的新选择

  当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时,安全性更高的资产会愈发受到青睐,受疫情影响,“大额存单”正不断受到关注。   受疫情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在此背景下,不少投资者,尤其是稳健型投资者已开始将目光重新聚焦更具安全性的“存款产品”。其中,“大额存单”以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获得更多关注。   经济日报记者发现,在多家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大额存单产品中,利率最高可上浮至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50%,明显高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产品。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额存单”?它与其他存款产品有何不同?为何可提前支取、可办理质押业务?投资者在认购时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安全性更胜一筹   目前,大额存单的发行量处在较高水平。根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的监测数据,今年2月,大额存单的发行量为615只,虽然较1月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19年11月、12月的发行量。   “所谓大额存单,是指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面向个人、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等发行的一种大额存款凭证,以人民币计价。”央行相关负责人说,我国首批大额存单自2015年6月15日起正式发行,至今已4年有余。   根据监管规定,面向个人的大额存单起点金额为20万元,面向企业的大额存单起点金额为1000万元,购买当日起计息,付息方式有两种,一是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二是定期付息、到期还本。   从产品期限看,大额存单包括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18个月、2年、3年、5年共9个品种;发行利率则以市场化方式确定,通常为基准利率上浮40%,部分银行则上浮至50%。   此外,大额存单的购买途径也比较灵活,既可去银行的线下网点,也可使用该银行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   记者在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到,目前投资者认购大额存单的核心原因多为“安全性高”,因为与理财产品不同,大额存单属于一般性存款,受存款保险保障。   现年76岁、家住北京西城区的仇贞女士就是大额存单的典型目标客户群体。作为一名退休教师,她目前对资产管理的主要诉求集中在“保值”,尤其注重安全性。   “可能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20万元的认购门槛有点高,但我们老人工作了一辈子,这些积蓄还是有的,也正因为我们把全部积蓄拿出来,所以一定要保本。听说理财产品已经不保本保息了,我觉得存款类产品更适合自己。”仇女士说,她的3位子女均已结婚成家,她对于资产“快速增值”的需求已不再突出,不会一味追求高收益,而是更希望做到稳健、安全。   利率更加市场化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老年群体,受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部分中年群体也开始关注大额存单,以求规避风险。   张女士今年38岁,是一名全职太太,掌握家庭的财政大权,其丈夫是某互联网公司的副总,年收入150万元,育有一儿一女,目前有200万元存款。   “根据理财师的建议,我选择以稳健投资为主,并通过多元化投资来分散风险。”张女士说,具体来看,拿出20%的资产作为保命钱和应急资金;拿出50%的资产作为保本、升值的理财资金,以保障性为主,其中配置了一定比例的大额存单;再将剩余的30%资产作为风险性的投资理财,为家庭创造额外收益。   谈及利率,张女士表示,定期存款的利率大多上浮20%至30%,而大额存单则上浮40%至50%,相比之下具有一定吸引力。   “起初我也犹豫过,觉得不如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但通过专业理财师的讲解,我意识到,在分析投资标的时,要综合考量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3个因素,不能只看其一。”张女士说,尽管大多数投资者都希望遇到各因素俱佳的“完美标的”,但从现实看,如果能兼顾两个因素,就已经属于优质标的了。   “大额存单的发行利率以市场化方式确定,2015年开展试点时,就是将其作为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央行上述负责人说。...

多地扩大汽车消费使出“十八般武艺”

  随着行业陆续复工复产,汽车产能和销售有一定恢复,但目前消费不旺的问题仍较突出。汽车行业产业链长,保证车市消费合理增长的联动意义重大。   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山西、海南、河北、辽宁、广州、深圳和南昌等多省市出台政策,扩大汽车消费。   仔细盘点各地政策,多是结合自身汽车保有量及车市特点,因地制宜、各有侧重,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北京市出台政策鼓励国三排放标准汽油车淘汰,单车最高补贴达2.2万元。据了解,北京现存23.3万辆国三排放标准汽车,报废补贴政策或将刺激更多存量汽车换购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助理研究员周毅表示,北京市出台相关政策,既是为了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改善首都空气质量,也是为了应对当前汽车消费市场低迷。从2018年开始,国三排放标准汽车在北京行政区域内行驶受到限制。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后,逐步淘汰国三排放标准更提上了日程,此次出台鼓励淘汰政策,将加快替换进程。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是大势所趋。海南省近期出台了《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推广2020年行动计划》,以加强各领域清洁能源汽车渗透率。目前,海南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整体偏低。新能源汽车在海南省具有独特发展优势,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周毅表示,这一行动计划是去年《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的延续,该规划提到了2019年至2020年的目标——要从公共服务领域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与上述行动计划相一致。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直接实施购买新车补贴。比如,山西省发布促进汽车消费通知,选择发放购车补贴的方式刺激当地汽车消费市场。广州市工信局出台的《广州市促进汽车生产消费若干措施》提出,给予购买新能源车的个人消费者1万元综合补贴。   日前,记者采访了一家北京长安福特4S店,其工作人员也已全部复工。尽管是工作日,但店内仍有不少顾客在看车。据该店总经理介绍,目前客流量和销量都有所复苏,3月份客流量和销量已经恢复到正常时期的70%至80%。“目前的刺激消费政策对销量有一定利好,但效果还不够显著。”他说。   全国乘联会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车市正在缓慢回暖。今年2月份最后一周零售同比下降61%,3月份第一周同比下降50%,第二周下降44%,第三周下降40%,但最后一周加速回暖,显现车市零售已在平稳改善。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一些省市陆续出台了汽车更新补贴、新车购置、增加限购号牌指标、开展汽车促销活动等措施,车市走势有所改善,但并未受到政策明显拉动。从恢复进度看,需求爆发性增长现象并不突出,目前逐周快速提升的销量同比表现相对平稳。尽管政府拟出台车市刺激政策,但部分政策的实际落地效果需要在4月份观察,而且政策启动初期效果一般不是很突出。   崔东树表示,虽然部分城市已经鼓励恢复正常秩序,但由于消费者购车信心在3月底尚未回归正常,加之学生尚未开学,购车需求短期内难以爆发。当前,车市购买力受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相对低迷,车市促进消费政策空间尚需进一步挖掘。   4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综合来看,虽然疫情在短时间内给汽车产业带来了较大冲击和下行压力,但影响是暂时的,不会影响我国汽车产业长期向好趋势。经过调整优化以后,中国汽车市场将逐步恢复,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多国元首政要点赞“中国担当”——为国际抗疫合作树立典范

  连日来,多国元首政要对中国抗击疫情取得的积极成效表示赞赏,认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展现了大国风范和担当,为国际社会作出了表率。相信经过疫情考验,与中国的友好情谊变得更加牢固。   近日,巴基斯坦总统、外长等多名政要高度称赞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的抗疫援助。巴总统阿尔维于4月9日在总统府会见中国援巴医疗专家组时表示,中国在两个多月时间内成功控制了疫情,并在疫情之初就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通报,为世界抗疫赢得了时间,作出了巨大贡献。感谢中方向巴方援助大量抗疫物资并派遣医疗专家组赴巴帮助、指导抗疫工作,这充分体现了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和久经考验的深厚情谊。相信在中方帮助下,巴方终将战胜疫情。   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于4月9日会见中国驻巴大使姚敬时表示:“看到武汉‘解封’,民众恢复正常生活,甚至走上街头相互拥抱,我深为感动。”中国政府在这次应对疫情过程中,显示了强有力的领导、动员和组织能力。中国还在尽己所能为各国抗疫提供支持和帮助,分享知识和经验,提供各国急需的抗疫物资。巴方对此表示高度钦佩。   日前,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在与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郭少春通电话时高度赞赏中国抗击疫情成效。姆南加古瓦称赞中国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对中国在应对疫情中展现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表示钦佩。姆南加古瓦高度评价中国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其他国家抗击疫情,中国的贡献应该得到国际社会充分认可。   近日,南苏丹总统基尔在会见中国驻南苏丹大使华宁时表示,南苏丹政府和人民始终坚定支持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抗疫斗争。基尔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采取了强有力措施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并积极支持世界各国疫情防控工作,如果没有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全球疫情将比现在更为严重。基尔感谢中国政府和企业为南苏丹疫情防控捐赠资金和物资。   柬埔寨首相洪森近日召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时表示,中国向柬埔寨和美国等遭受疫情的国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为国际合作抗疫树立了良好典范。洪森首相感谢中国向柬埔寨派遣医疗专家组,感谢中国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资企业持续向柬埔寨提供抗疫医疗物资,协助柬埔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他相信,经历共同抗击疫情的考验,柬埔寨和中国的友好关系将更加牢固,两国关系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洪森表示,病毒是全人类的公敌,各国当前应抓紧时间,团结合作共同抗疫。“现在不是指责和推卸责任的时候。”   埃及新闻国务部长乌萨马·海卡尔日前在与中国驻埃及大使廖力强通话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全世界的人道主义灾难,不能将疫情出现归咎于某个国家。当前,疫情在世界加速蔓延,中国作为最先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国家,为应对疫情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牺牲。埃及政府和人民对中国充满钦佩。埃及高度重视同中方开展抗疫合作,愿借鉴中方防控经验,深化抗疫合作,对中国的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湖北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武汉4月10日电 记者董庆森 温济聪报道:湖北省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情况。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胡忠凯表示,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是预防和减少疾病,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每年4月是全国爱国卫生月,湖北省将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爱国卫生工作常态开展。目前,湖北省日均出动环卫人员8万余人,车辆9550余台,及时清运处理生活垃圾。   胡忠凯说,在动员群众参加无疫创建方面,湖北落实“八有”措施,即:有防控工作机制、有个人防护措施、有体温检测措施、有环境消毒措施、有宣传教育措施、有物资保障措施、有疫情病情报告措施、有环境清洁和食品安全措施。   湖北省爱卫办副主任洪志华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湖北要求各地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并与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相结合,与无疫社区、小区、单位创建相结合,与复工复产复学做好防护相结合,与卫生城市创建相结合,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公共场所健康监测与消毒行动、农贸市场整治行动、交通出行健康安全行动、公共学习场所防护行动、病媒生物防治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健康饮食倡导行动、无疫创建推进行动等“十项行动”。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日内瓦电 记者杨海泉报道:当地时间4月9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与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就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权影响问题举行非正式视频对话会。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介绍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情况,表示中国将继续促进国际卫生合作,为国际人权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陈旭表示,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同20多个国家元首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通电话,表明中方愿与各方分享抗疫知识和经验,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援助。   陈旭说,中方正在积极落实向130多个国家和组织提供援助的承诺,包括100多万人份检测试剂、220多万只医用N95口罩、1300多万只医用外科口罩及其他医疗物资,向世卫组织捐助2000万美元。累计向11国派出13支医疗专家组,同150多个国家以及东盟、非盟、欧盟等国际组织举行70多场专家视频会议。积极为相关国家在华采购医疗物资提供便利,仅3月1日到4月初,全国共验放出口口罩约38.6亿只,防护服3700多万件,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284万盒。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促进国际卫生合作,这也是对国际人权事业的重要贡献。

精准施策 全力以“复”

  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一重要讲话释放出鲜明信号:必须紧紧抓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窗口期,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全力以“复”,让各个行业和整个社会回归正常的运转节奏,才能抢回因疫情耽误的时间、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判断清醒、认识准确,方可有的放矢。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但随着全球疫情加速扩散蔓延,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不少企业供需两端同时承压,复工不复产、复产不达产、达产不达效甚至重新停产的风险依然存在,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难度显著增大。   经济社会是个有机系统,其发展恢复必然经历一个重新磨合的过程,面对上述现实困难,要平稳度过磨合期,更需要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全面统筹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从协同有效着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协同恢复、有效供给有效需求相互吻合,力求形成复工复产的整体效应。对此,党中央已作出科学部署,要求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建设,形成供需良性互动。   把科学部署落到实处,则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精准”二字上多下功夫,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将其细化为有针对性的务实举措,有力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具体问题。所谓精准,最讲实效,最忌虚功。从原材料保障到物流畅通,从服务匹配到消费促进,多想想“复工复产还可能面临哪些困境”“哪个环节还可以加强”“工作中还有哪些薄弱点”,然后,先行一步、做细一些、抓实一层,千方百计确保政策的“及时雨”真正灌溉到复工复产的根苗上。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需要政策助力,更需要企业自身积极有为。对于复工复产中遇到的“梗阻”,要加快运用新手段、新技术化危为机,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变难点为支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辟蹊径谋发展。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既是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企业应对危机能力的考验。相信我们定能经受住考验,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让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转动起来,让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有序畅通起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突出严谨、科学、精准、有效——北京维持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机制

  在9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蓓表示,在北京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的情况下,仍然需要采取更加从严从实的措施,目前的一级响应机制没有调整。科学研判首都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需要更加突出严谨、科学、精准、有效的防控措施。   一是防控工作要更加体现严谨。北京作为首都,其承载的特殊功能和影响,在疫情防控中需要采取更加从严从实的措施。这既包括目前的一级响应机制没有调整,也包括严格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同时包括在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的情况下,针对境外疫情暴发式上升态势,所采取的入境人员全部集中隔离观察、全面做核酸检测的“双全”严格措施。   二是防控工作要更加体现科学。陈蓓认为,面对新冠病毒这一新的病株,其病毒来源、特性以及传播规律,都需要更科学地把握和研究。为此,北京加大了对重点人群的检测和监测,同时核酸筛查检测的覆盖面还在进一步扩大,通过科学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是防控工作要更加体现精准。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很重要的一条措施,就是减少人员交叉流动可能产生的风险。因此,北京在防控工作中采取限流、时序、秩序“三位一体”的措施,通过精准的限流、预约和有效的机制对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不必要的流动。   “从这个意义上讲,北京采取的进出京人员居家隔离14天措施,不单纯是落实医学观察隔离的措施,也是减少非必要流动的措施,对于稳固当前首都疫情防控成果非常重要。”陈蓓说。   四是防控工作要更加体现有效。陈蓓表示,疫情防控没有例外、没有侥幸、没有旁观者。要通过更加严实的措施、畅通的渠道、完善的机制,全面推动和保障复工复产。   “对于广大市民来说,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意味着大家心中防控的‘弦’不能松,在疫情防控中已经形成的好习惯必须坚持,各类防控措施必须遵守。只有大家持续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战‘疫’决胜之日才能早日到来。”陈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