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March 2020

勿因极端案例给归国人员“贴标签”

  当前,我国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逐渐增多,防控压力持续加大。而随着各国疫情的进一步扩散,预计归国人员还将呈增长态势。这也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从归国人员的情况来看,归国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不论什么原因,都客观上表明了中国疫情防控的成效世所公认,给了很多人安全感,体现了入境人员特别是中国同胞对于祖国的信任。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近日来出现了个别污名化归国人员的论调,令人担忧。一些不当言论一旦形成氛围,会对归国人员群体形成污名化压力,让他们受到网络语言暴力的中伤。   应该看到,确有极个别归国人员存在隐瞒行程、隐瞒症状、不遵守隔离规定等现象,对这些行为,我们必须依法依规加以处罚,这是为了保障更多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负责任之举。但是,这些人无法代表多数海外归国同胞,不能因为极端案例而给所有归国人员“贴标签”,造成“回国就是害国”的舆论氛围。   我们没有忘记,在中国疫情防控最为艰难的时期,海外留学生、华侨、华人等群体自觉行动,以对祖国和同胞的赤诚之心,倾全力筹集当时国内急需的医用防护物资,支援国内疫情防控,其情其景令人动容。可以说,当前国内疫情防控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离不开海外游子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曾经体现在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支援上,当前则应当体现在我们对于海外游子的关爱上。对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来说,任何时候,关爱同胞都是发自内心的愿望和情感,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政府也一直努力以各种合理方式保护同胞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海外归国人员也要清楚,遵守特殊时期的特殊规定,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没有人可以例外。   在大量归国人员中,绝大部分人本着对自己、对同胞、对祖国负责的态度,诚实报备行程和身体状况,积极配合隔离。这些同胞的行为,得到了广泛赞赏和认可。   有一些归国人员因生活习惯等差异,对国内疫情防控要求可能还不适应,特别是处于隔离状态,容易心情烦躁、心态失衡,应当给予理解和包容,并积极予以开导,引导他们更好地遵守隔离规定。   但是对于个别违反防疫规定、不听劝导、撒娇耍横的人,我们也必须说一句:此类行为损人不利己,必将依法依规受到处罚。   疫情当前,要战胜病毒,需要对规章的遵守,更需要团结协作守望相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袁 勇)

房贷利率“LPR转换”知多少

  如果你的个人住房贷款是商贷,已于2020年1月1日前发放,或已签订合同但未发放,且属于浮动利率、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那么,你正在面临以下选择——将贷款的定价基准转换为LPR加减点,还是转为固定利率。   这两者有何区别?哪种更划算?具体如何操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要提醒的是,上述转换工作虽已于3月1日正式启动,但将持续至8月31日,借款人仍有充足时间了解相关情况,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自身需求做出合适的选择。   “定价基准”生变   提及LPR,不少人表示“一头雾水”,更不明白“房贷做LPR转换”的逻辑和原理。实际上,把握住“定价基准”这一概念,便可对此次转换“豁然开朗”。   人们在申请房贷时,都很关注能否有“折扣”——即能否在基准利率上打折。例如,基准利率为4.9%,打九折后,实际执行的利率为4.41%,这其中,基准利率就是房贷的“定价基准”。   此次转换的核心,就在于“定价基准”发生了变化,由此前的按照“基准利率”定价,变为参考“LPR”定价。   什么是LPR?它的全称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简单来说,是中国人民银行综合18家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市场报价,形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对外公布一次,目前包括1年期、5年期以上两个品种。   那么,为何要将房贷的“定价基准”从基准利率转为LPR?“与基准利率相比,LPR的市场化程度更高,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化。”央行相关负责人说,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动LPR运用,央行此前已正式发布公告,要求实施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   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大部分新发放贷款已将LPR作为定价基准,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仍主要是贷款基准利率,而非LPR。2015年10月以来,贷款基准利率一直保持不变,但2019年8月以来,LPR已多次下降。   “因此,为保护借贷双方权益,央行明确自2020年3月1日开始,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该负责人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转换工作并不局限于房贷,还涵盖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就房贷来看,仅包含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以及组合贷款中的商贷部分,不涉及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同时,固定利率贷款、2020年底前到期的个人住房贷款、已参考LPR的浮动利率贷款也无需转换。   LPR还是固定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转换的选项并非只有LPR一个,借款人也可将房贷转为固定利率。那么问题来了,这两者有何区别?哪种更划算?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两种转换方式各有优势,具体如何选择取决于借款人自己的判断,特别是对未来利率走势的判断。如果你认为未来LPR会下降,那么转换为参考LPR定价会更好;如果认为未来LPR可能会上升,那么转换为固定利率就会有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在基准利率的定价方式下,一般按比例浮动,如基准利率上浮10%、下调15%等;在LPR的定价方式下,则按照加减点数来浮动,如LPR加40个基点、减30个基点。”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他介绍,假设你目前的房贷为10年期、利率为基准利率打七折,转换为LPR以后,并不是在LPR的基础上打七折。   “转换前,贷款基准利率是4.9%,打七折后的实际执行利率是3.43%,转换成LPR后,贷款的实际执行利率依然为3.43%,但利率定价方式转换为以LPR为定价基准加点。”该负责人说,转换后,10年期贷款参照2019年12月20日公布的5年期以上LPR,为4.8%,因此,该笔贷款的定价方式转换为:在5年期以上LPR的基础上减137个基点,即减去1.37%,加点数值为“-137”,该数值在合同剩余期限内固定不变。   如果借款人选择转为“固定利率”,那么在整个合同的剩余期限内,他的房贷都将执行3.43%这个利率。   如果借款人选择转为参考LPR定价,其房贷利率水平将按照“5年期以上LPR-1.37%”来确定。...

商家因为疫情倒闭或跑路 我的预付消费怎么办?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到现在,很多旅行社、餐馆、健身房、理发店、水果超市、线下教育培训机构都受到了很大冲击。而这些商家平时往往利用预付卡来吸引消费者,如今,有的商家因为疫情暂停营业或者关停跑路了,消费者该怎么办?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联合消费者网对疫情期间预付式消费纠纷做了汇总分析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疫情期间暂停营业退费纠纷、服务方式变更、使用期限受限以及商家关停并转或跑路4个方面。   商家暂停营业或无法履约,   怎么退费?   由于出行和场地等诸多条件受到限制,不少预付式消费合同在疫情防控期间无从实现,由此引发的预付式消费纠纷明显增多。首当其冲的就是商家暂停营业或无法履约导致的退费纠纷。   例如,北京消费者柯先生反映,他在某饭店充值4000元办卡并预订了过年酒席,后由于疫情暴发,无法消费。他找到饭店要求退款,遭到饭店拒绝。饭店负责人表示,卡内金额可以等疫情过后再来消费。但柯先生平时在外地工作,除了春节假期,平时不可能回老家消费。   此外,还有很多消费者预订了旅游线路或宾馆,因担心疫情要求取消(退费),有些商家退费,有些商家不给退。   对此,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不能预见不能避免,而且不能克服,无疑属于不可抗力因素。但考虑到疫情具有区域性和持续性等特点,所以判定疫情的不可抗力因素,还要结合具体地区、具体时间以及具体影响等因素。如国家正式公布疫情种类和防控级别的时间,有关部门对疫情防控采取的具体措施等。   年夜饭是1月24日,而国家卫健委在1月20日就将新型冠状病毒纳入了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因此,根据《合同法》,柯先生和饭店都有权解除合同,且双方均不用承担违约责任。如果消费者之前有部分消费,可以要求退还扣除消费部分的剩余款项;如果消费者之前交过定金,也有权要求返还定金。如果消费者预订项目确实导致经营者有实际支出的,双方应协商合理分担相关支出费用。   疫情发生后,文旅部要求全国旅行社暂停团队旅游及机票加酒店业务,消费者也面临退费问题。   根据交通运输部、中国民航局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决定,自1月24日0时起,凡此前已购买火车票、客车票、船票、机票的旅客,自愿改变行程需退票的,免收其退票手续费。消费者可以免费退票。   但是,部分酒店和景区的退票就要根据各地情况实施。例如海南省旅文厅副厅长敖力勇1月22日表示,凡是游客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为理由提出酒店退订房、旅行社退订团队和景区退订门票的,原则上属地各酒店宾馆、各旅行社和各景区等应当给予退订。   美团、携程、同程等在线旅游平台也启动了数亿元应急服务保障金,为消费者处理酒店、民宿、景区门票、度假、机票、火车票等各类旅行订单的退票工作。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申请退款。   线下培训转线上,   差价怎么算?   疫情正值寒假,是教育培训的高峰期,各种寒假班、春季班招生火热。然而,因为疫情,全国线下培训机构都暂停了授课,有的机构把课程转到线上,这也引发了消费者不满。   例如,消费者刘女士在某培训机构以3800元为孩子报了一个寒假英语培训班。由于疫情发生后不能开展线下培训,培训机构改为线上培训。   “虽然授课还是之前的老师,但孩子习惯了线下培训方式,而且视力不好,我们不能接受把线下培训换成线上培训,因此要求培训机构退还全部费用。”刘女士向机构提出退款要求,却遭到拒绝。   陈音江认为,考虑到疫情防控和生命健康安全,培训机构把线下培训改为线上培训,说明其为实现合同目的做出了积极努力。如果不影响培训效果或产生其他负面影响,双方应该互谅互让,共同努力实现合同目的。但同时也应该考虑到,线下培训改为线上培训,虽然培训内容没有改变,但培训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变,属于部分合同变更。依据《合同法》有关规定,变更合同需要双方协商一致。如果孩子确实不适合线上培训,可能会影响培训效果,也可能会对孩子视力造成伤害。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不接受合同变更条件而要求解除合同,培训机构应该退还相关培训费用。   据记者了解,针对线下培训与线上培训的转换问题,部分培训机构采取了延期授课,也有机构允许消费者退课退费,如果愿意转到线上的,会给予部分折扣或者补偿优惠券。不过,线下转线上的差价不固定。有的教育机构转线上价格可打三折,但有的机构只是补偿了400元至600元不等的代金券,且均为机构单方面决定,消费者只有接受或不接受,没有协商余地。...

国际原油市场向买方转化 低油价或加速能源格局重组

  受多重利空因素影响,近半个月来,国际油价接连上演暴跌行情。融资无门的页岩油气公司生产难以为继,将迎来破产倒闭潮。市场供需矛盾失衡,将促使国际能源版图重心加速转移,从以前的供给侧主导向需求侧主导,即国际原油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   受多重利空因素影响,近半个月来,国际油价接连上演暴跌行情。3月18日,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报收于每桶20.37美元,5月份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报收于每桶24.88美元。与今年初相比,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价格跌幅均超过60%。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或将重塑国际能源版图,加速国际能源格局的重组。   原油供需失衡加剧   如今,维持国际油价走势的供求基本平衡关系已被打破。   先看需求。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蔓延,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硬核”应对防控措施,大批国际航班停飞,企业停产,全球经济活动明显放缓,这严重冲击了全球石油需求。吕斯塔德能源公司分析师感叹,今年航空煤油、汽油、船运油、石化产品和发电用油需求同时出现暴跌,“这是罕见的惨淡景象”。   美国银行预计,上半年全球石油消费将收缩到每天50万桶以上,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需求萎缩有可能延续至今年下半年。高盛集团全球大宗商品研究负责人则悲观地预计,石油消费下降幅度将达每天800万桶。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花旗银行,其预计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减少400万桶/日,创历史纪录,其中第二季度的石油需求将萎缩到1100万桶/日。   再看供应。3月6日,欧佩克+部长会议的减产谈判破裂后,沙特宣布开始大幅增产,计划将产量增至每天1200万桶至1250万桶。俄罗斯则计划每天增产至1100万桶至1150万桶。为抢夺市场份额,伊拉克、尼日利亚、阿联酋、科威特等国也纷纷宣布加入增产大军。   一边是需求大幅萎缩,一边是供应海量增加,供求关系彻底失衡,国际油价不断跳水。不少机构预测,如果过剩的原油找不到出路,油价可能将降至每桶20美元以下。   市场供需矛盾失衡,将促使国际能源版图的重心加速转移,从以前的供给侧主导向需求侧主导,即国际原油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面对充足的市场供应,主要石油进口国拥有更大的发言权。近年来,全球能源新版图已逐渐明朗,全球范围内油气资源的消费增量,主要来自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本轮油价下跌,将促使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能源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   页岩企业将受冲击   国际油价暴跌,最早受伤的是那些高成本的石油生产商,首当其冲的是页岩油气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负债率较高的企业。据估算,以目前油价估算,绝大部分美国钻探的页岩油井都将无利可图。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高级副总裁埃拉科特认为,油价下跌可能引发新一轮行业深度调整。   据估算,大部分美国油气企业的生产成本处于每桶50美元上方。当油价降至30美元/桶,只有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西方石油等少数几家公司可以继续钻探新井获利,其余将全部亏损。不同于传统油气,页岩企业维持生产必须不断钻探新井,这需要不断追加投资。为此,大量页岩油企业不得不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融资。如今,国际油价大跌,已经影响了投资者的预期回报和支出计划,使得页岩公司融资困难。美国中小石油公司已开始削减投资,如阿帕奇公司已削减37%,德文能源公司削减30%。   评级机构惠誉预计,2020年至2022年美国页岩油气公司有接近2000亿美元的债务即将到期,因油价暴跌其债务评级已接近“垃圾级债券”,页岩油气公司融资成本将大幅上升。融资无门的页岩公司生产难以为继,将迎来破产倒闭潮,成为首批“阵亡”企业。挪威睿智德咨询公司预计,今年面临倒闭的美国页岩公司的原油产能将达200万桶/日。在2014年至2016年的低油价时期,美国有数十家页岩企业破产。   有分析认为,美国页岩公司的出局,正中俄罗斯和沙特下怀。沙特与俄罗斯在维也纳欧佩克+能源部长会议上谈崩,没有就减产保价达成一致,并随后打起价格战,其主要原因是美国的页岩公司挤占了他们的市场份额。“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以价格战的方式打压美国公司,沙特和俄罗斯付出的代价、蒙受的损失也非常大。产油国的石油收入,取决于油价和产量。如今油价腰斩,产量必须倍增,两相才能扯平。   再说,俄罗斯和沙特的石油生产,同样面临成本制约。相对于美国页岩公司,俄罗斯资源禀赋较好,其石油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发达的油田基础设施,高效的铁路和管道,使俄罗斯石油巨头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运营。据测算,俄罗斯油企可以承受15美元/桶的低油价。也就是说,在油价跌至每桶15美元至20美元之前,俄罗斯的能源公司仍可继续维持生产,但利润已是大幅缩水。   对沙特来说,其石油开采成本更低,每桶不到3美元。不过,为了维持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附加在油价上的其他成本却相当高。沙特的国家财政主要依靠石油收入,维持政府财政平衡,所以其通常需要80美元/桶的高油价来支撑。沙特经常账户对油价波动非常敏感,很难承受长期价格战。   总体有利经济发展   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对中国整体而言,确实是个大利好。作为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原油价格大幅走低,有利于我国显著减少原油进口开支。   去年我国进口原油超过5亿吨,日均1000万桶,比上年增长9.5%,进口开支约1663亿美元。如今,油价下跌将为中国节省大量开支,增加经常账户盈余。普通百姓已经感受到了低油价的好处。近日,我国成品油价格下调进入“5元时代”,开车族可以用更少的钱加满一箱油。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能源价格下降,有利于降低交通运输成本,平抑物价,拉低高企的CPI指数,并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更多的空间。   在国际场合,国际油价下跌,还有利于我国扩大“石油外交”空间,为发展“石油人民币”提供机遇。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认为,在国际石油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低迷之际,中国可以参考欧盟经验,修改与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缅甸天然气贸易协议中与油价挂钩以及照付不议条款,最大限度维护我方利益。在“市场为王”之际,各大油气生产国都迫切希望争夺中国市场份额,中国可进一步加大油气进口多元化力度,促使有关能源供应商向我提供更优惠的出口价格和其他条件。国际油价跌入低价时代,金融市场“石油美元”将锐减、石油交易在向买方市场倾斜,这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为“石油人民币”崛起提供难得机遇。...

3月份新LPR报价为何“按兵不动”

  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同业拆借中心发布了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4.05%和4.75%,均较上月持平。   此次LPR为何“按兵不动”?有观点认为,新的LPR报价没有充分反映近期市场利率变化,也没有体现3月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效果。   但在业内专家看来,LPR报价市场传导需要一个过程。同时,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的效果正逐步显现。对于此次LPR报价保持不变的原因,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认为,本次LPR报价与上月持平,主要与LPR调整机制设计有关。因为LPR整体下调有一个阈值,即各报价行有效报价的平均值变化达到5个基点,才会调整最终LPR。3月中旬宣布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各个银行的影响不同,部分报价行已因此下调了贷款报价,其他银行可能会调但还没有落实,所以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充分体现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对LPR的影响。   另外,3月份LPR报价的主要参考基础也没有变化。3月16日,央行开展例行MLF操作,中标利率为3.15%,与2月份持平。   不过,此次LPR报价不变并不代表贷款利率水平不变。“3月份贷款利率大概率会继续下降。”马骏说。实际上,2020年2月份一般贷款利率为5.49%,较2019年12月份下降了25个基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1年期LPR的降幅。而且,2月份LPR下降效果也将在3月份有所体现。   尤其是3月16日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释放的5500亿元低成本资金,将在每年降低银行付息成本85亿元。再考虑到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各类型银行负债成本均会有不同程度下降。   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已经较为充裕,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也处于历史低位。隔夜利率从3月18日起跌破1%,并于19日进一步走低,这是自去年12月份之后,隔夜利率再次步入“0时代”。3月20日,DR007利率创出0.79%的史上新低。DR007是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是反映资金面松紧程度的代表性指标,其利率创下新低,说明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   对于未来市场流动性前景,马骏认为市场可重点关注高层最近提出的“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的政策导向。马骏认为,鉴于外汇占款已经不是基础货币供应的主渠道,而稳定经济又需要适度的广义货币增速,未来人民银行在全面降准、定向降准方面还会有较大空间,在必要情况下也可以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贷款利率明显下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发展。具体措施将围绕4个方面:一是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供良好的流动性环境;二是继续推进LPR改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引导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转移定价(FTP)体系,将LPR内嵌入银行内部的利率机制中,完善LPR的传导机制,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潜力;三是引导银行体系适当向实体经济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畅通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四是继续发挥存款基准利率作为整个利率体系“压舱石”的作用,同时压降银行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宏观审慎评估,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稳定银行负债端成本。

“新基建”资金从哪儿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加快“新基建”推进步伐,资金从哪里来?在专家们看来,加大“新基建”投入不能走老路,要拓宽资金来源,创新投融资方式,有效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加大投入不能走老路   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机场等领域,因此,也称为“铁公机”。而“新基建”则更多集中于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等消费升级重大民生领域。   传统“铁公机”建设因为投资规模巨大、资金回收周期长,而且公益性较为突出,因此主要以国家预算资金或国有部门投资为主。   根据2018年数据,全国城镇基建投资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专项债资金使用核算在内)、城投平台是三大主要资金来源,分别贡献投资额约23%、25%、38%,合计贡献达86%。私人部门对基建投资的贡献主要体现在PPP和电力企业自筹资金,估算其分别贡献2018年基建投资的6%和8%,占比较小。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投资的情况很不一样。”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认为,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项目更偏重于信息化和创新领域,项目的科技化程度较高,意味着市场主体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参与度会比较高。   近年来,我国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发展较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产业的发展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普遍强调投资收益和回报,以市场化投融资方式为主,这也激发了这些领域的发展活力。   在李建军看来,当前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比较高,完全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债务支持也是不现实的。“新基建”项目的融资必须依靠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并在融资方式上有所创新。   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专家认为,发展“新基建”,需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出台配套措施,对“新基建”给予有针对性的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支持,通过产业引导基金、担保基金等方式不断吸引市场资本参与到“新基建”的项目建设中来。   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对于“新基建”,要优化财政投资方向和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和配置效率。绝不能搞一次性的过度刺激,而应做中期投资规划,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有节奏分批有序推进。   具体来说,应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将平衡财政转向功能财政,上调赤字率和专项债发行规模,为减税降费以及扩大基建的支出腾挪空间。当前政府杠杆率可控,且背后有庞大的国有资产支撑,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有加杠杆空间,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支持特定阶段基建项目。   “‘新基建’融资要更加多元化。”李建军认为,地方政府资金有限,要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指导地方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形成有效的投资。同时应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通过产业引导基金、担保基金等方式不断吸引市场资本参与到“新基建”的项目建设中来。   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需要跟上“新基建”的步伐,打破“抵押品依赖”。李建军表示,“新基建”项目与传统项目的不同之处是高技术创新,轻资产、缺少抵押品的情况比较多。银行的贷款产品应该更多从未来收益来考虑,开发以未来收益权为主的金融产品以及知识产权抵押的产品。如当前很多银行设立了理财子公司和投资公司,可以考虑从股债结合的角度消除信息不对称,为创新企业提供资金。   此外,融资方式也需要与“新基建”需求相匹配。基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期长的特点,李建军表示,应该重点发挥信托、保险等长期资金的作用。信托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新基建”投资信托计划或者投资基金,从单一项目入手,提供长期债权资金。信托机构还可牵头和保险等长期资金合作,参与投资“新基建”项目,以解决基金资金期限和项目建设运营期限不匹配的问题。   在直接融资方面,还应充分发挥科创板的作用,积极推动在“新基建”领域比较成熟的企业抓紧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各类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股权投资资金,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企业。   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加快推进“新基建”,还需要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   在传统基建领域,民间投资仍然存在准入门槛。国家统计局此前曾公布分行业投资绝对额数据,2017年的数据显示,民间投资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为60.4%。其中,在制造业、农业、文体娱乐业中分别占87.2%、76.0%、57.3%;但在水电燃气、交运邮政仓储业、水利环保公用事业3大基础设施领域中仅分别占38.2%、20.3%、22.6%。   任泽平建议,要进一步放开基建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尤其是为民营企业参与基建投资拓展渠道、消除限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于清单之外的所有行业、领域,都要给予各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的机会。同时,要合理确定投资资格,不得设置超过基础设施项目实际需要的注册资本金、资产规模、银行存款证明或融资意向函等条件,不得设置与项目投融资、建设、运营无关的准入条件。...